Views: 240
生物動力曆法﹕花
一群隨法朋友一年多以前跟我入意,我們是以一場 Sangiovese 的經典酒開始的,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 Sangiovese 最 drinker friendly。
他們的底子厚,所以頭一次便直接感受到意國葡萄酒,而且還喝出意大利人的 passion(試酒報告見﹕VIPa-2 第六場— Sangiovese 的風采(1999))。
這次我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嘗嘗這些經典成熟後又是何等風光?
是晚酒單如下﹕
(Bianco) Il Paradiso di Manfredi, Bianco IGT, 2012 |
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
2.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85 |
3. Cerbaion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
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
5.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75 |
6.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1975 |
第三度亮相的 Il Paradiso di Manfredi,Bianco IGT, 2012 依然精彩。我大約兩個小時前開瓶,第一回合有一點火石氣味,有朋友悄聲的互問﹕是硫磺嗎?又會是桶嗎?莊主姓自名然,我想一切都只能從自然去理解和領略。這次的感覺是平衡度很好,很充足但不過份的果味,令人掉口水的酸度,一點點鹹味,口感平順,喝來非常舒服,想是花日的助力。
第二回合時酒的溫度較暖,果味變得更豐厚,但不失平衡與優雅。
有朋友說他踫過的意大利白酒,酸度似乎都不太高,而這是他比較喜歡的,他問我這是典型嗎?
我喝白酒不多,但還是第一次聽人說意酒的酸度不高,過去嫌他高酸的似乎更多。不過我喝別國的白酒不多,所以沒有相同的坐標,也就不懂怎樣回答這個問題。
後來在另一場試酒會上請教高明,他們也認為意國白酒絕對不欠酸度。
六款紅酒都在早上 7﹕30 開瓶,然後拔塞作瓶醒。
第一雙是兩款經典年份 1985 的 Chianti Classico,踫巧我們上次也是試這兩個莊,不過那次是年輕得多的 1999。
先出場的 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先聲奪人,噴發香粉、檀香和帶泥土味的烤香草,果味豐滿,酸度好,在杯內更不斷膨脹,開始出一些明顯的丹寧。
很不幸,2.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85 今天抱小恙,有點醬油氣味。瓶塞其實蠻完整扎實的,但就是有毛病。過了一會,醬油味退了一點,出些鹹味,有說乾梅、咸菜、水芹等,丹寧越來越厲害,看來酒還蠻年青的。在杯裏慢慢整合,由比較粗獷變得比較細滑,令人有期望。
這個回合由 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以 7﹕3 勝出。我問一位支持 Cepparello 的朋友酒好在那裏,他說喜歡他深沉的香氣和森林氣息。
兩個小時後的第二回合,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漂亮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 沒有剛才那麼鮮活,但往勁度和深度發展,香氣源源不絕,層次感豐富,像帶我們鑽進了一個看不到盡頭的洞穴。
與此相反,2.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85 卻像推開雲霧見青天,氣味乾淨了,果味也更濃,但一眼甚麼都看得清楚了,感覺比較平板。
有此變化,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便拿了滿分。
這兩款酒我以前都喝過,經驗卻不太一樣。
五年前的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第一天很封閉,到第二天才完全打開,很花香,果味很有勁度。我懷疑第一天是葉日,第二天是果,今天的一瓶與當日比較似乎差不多年輕,不過花日可能令他表現得更有層次感。
兩年前的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85 是我歷來最難忘的一款 1985 之一,當時曾這麼描述過他﹕
三場 Sangiovese 令我最難忘的是 1985 Cepparello,尤其是早上小試和第一回合,他給了我近似 1971 Bartolo 的究竟涅槃的感覺。我在上一篇曾這麼描述我的感覺﹕
1985 Cepparello 是很禪意的酒,是一種頓悟的經驗,他的好是當下即是的好,而不是他有甚麼 —你的心已經與他融為一體,不用靠腦子來分析他有甚麼。所以當你甚麼都不去想,那甚麼也沒有;但你要去找的話,甚麼都有。無非這便是和諧和完滿?
(見前文﹕喝一口 Emozione(VIPa 導賞活動之回顧篇);最偉大的 Chianti?(VIPa 導賞活動之八))
所以這次的一瓶令我感到陌生。只好說一句陳腔濫調﹕一切唯緣。
接著這一雙來自今天灸手可熱的名莊,但在 1983 年,他們頂多可以稱為最有前途的新秀,因為這是 Cerbaiona 的第三個年份,Soldera 的第七個,但他們兩位都受過大師 Giulio Gambelli 的指導。
有趣的是,酒如其人 —- Cerbaiona 瘦削,Soldera 粗壯。
第一回合一下杯,大家都說 3. Cerbaion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聞起來甜,有各種說法﹕五花茶、天津梨子與蜜瓜類水果,但也有森林土地和香草的氣味,入口圓潤和順滑。
與此相比,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幾乎可以用妖冶來形狀,散發的是香粉和以花香為主的複雜香氣,比較有結構感,酸度好,但果味比較不穩定,在杯子裏好像跑掉了一點,以致丹寧與酸度較為突出。
一個君子,另一個狂人,結果各有支持者,對這群喝酒喝得比較多的朋友,奇特比較得人喜歡,所以 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以 6﹕4 僅勝第一回合。
有位朋友覺得 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用桶較多,但處理得比較好。我解釋說 Soldera 是用很大,很中性的 Slavonian 木桶的,不會有明顯的桶味,但他所在的那塊土地常有一種燒烤的氣味,可能令喝慣 Burgundy 的人把這誤判為桶味使然。事實上,Soldera 最與眾不同之處可能是他對葡萄的極端篩選,他每公頃葡萄田今天只產出 1,800 瓶 Brunello 左右,但 Cerbaiona 的產出卻幾乎是他的 3 倍,即每公頃 5,000 瓶(Kerin O’Keefe 資料,1980 年資料或許會有不同),所以 Soldera 的妖冶主要是從葡萄田而不是酒窖來的。
到了第二回合,兩者都有所發展。
3. Cerbaion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更通透、勻稱,以優雅、平衡為特色,這是古典的美;
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變得更冶艷,有趣的是我們用不同的杯子聞到很不同的香氣 —- 從清新的花香到盛放的玫瑰,更有的濃艷到像 espresso、巧克力等濃香,入口是濃艷的果味,有人說﹕太甜了!這是浪漫的激情!
結果 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以 9﹕1 幾乎橫掃一切。我是投 3. Cerbaion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的那位,一方面出於同情,也有可能隨著酒齡漸長,我似乎更喜歡淡泊、自然的風格。
最後一雙是我最期待的,因為這可能是半個世紀以來最好的 Brunello 年份,而且這是我第一次覲見 1975 的皇上和王子。
兩款酒都只有 12.5% 酒精,可見這是地球暖化前的產品。
早上開瓶時我有一點擔憂,因為 5.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75(下稱 1975 Annata) 有點醬油氣味,看酒液的水平較低,可能進氧氣更多,有點氧化。可幸 6.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1975(下稱 1975 Riserva)非常乾淨,酒液的水平比 Annata 高得多,如常的緊閉。
晚上第一回合,1975 Annata 的醬油氣味下杯後不久便散去,然後像神仙顯靈一樣,出現了一幕完美的演出,我喝下一杯完全整合的仙露,根本用不著分辨甚麼是果、酸、丹寧,因為一切都在那裏,以圓融、完善的方式出之,這時我只需記下﹕a complete wine。40 年前的天作之合選了這一刻向我們顯露創造的秘密,我們也選中完美的一刻接收了。禮成。這,便是歷史。酒也好,人也好,就是那麼簡單。
到皇上出場,卻是另一番景致。我曾把 Biondi Santi 比喻為不與培塿為類的奇山(見前文﹕不與培塿為類﹕再仰望 Biondi-Santi),此番我們走到山腳扣門,卻發現山門深鎖著,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大家但聞到類似薄荷的清涼氣味,讓人有冷颼颼的感覺。
丹寧?有。酸度?有。好像有很多東西在蠢蠢欲動,但那塊面紗一天揭不開,我們也無法知道山上有些甚麼奇花異草?
一個開放,天與地都打開了,另一個卻神秘莫測,所以大家都更喜歡 1975 Annata,比數是 7﹕3。
第二回合卻有出人意表的變化。
1975 Annata 莫非太疲累了,抑或任務完成,王子便圓寂?果與酸漸漸退下了,餘下的是鹹味與丹寧,更像鹹檸檬的味道。一切都在美好的回憶中。
1975 Riserva 的山門終於打開了,我們拾級而上,卻發現東有一片樹林、西有一點薄荷,果呀、酸呀、丹寧呀,撒滿地上,但凌亂一片,只緣身在此山中,反而看不到山的巍峨!
我尷尬的請大家投票,大家也靦腆的全投了給 6.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1975。
所以這場試酒會有開始,但沒辦法結束。算是休會吧。
我知道這樣說幫助不大,但從我自己的經驗,喝 Biondi Santi 最好年份的 Riserva 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我兩次試 1982 年都踫了釘子,過了幾年鼓足勇氣又試了 1964(見前文﹕千里共嬋娟 — 1964 Biondi Santi Riserva 品試記),結果找到一個答案的同時又生了兩個新疑問。你問我何苦要這樣受罪,我會反問你有甚麼酒可以同時給你知性的滿足呢?如果只求滿足感官之欲,又何苦要喝葡萄酒呢?
Wine of the Night
眾望所歸的冠軍是 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得了 10 票中的 5 票;
第二名是 5.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75(3 票),為的是他在第一回合的「一剎那的完美」;
第三名竟然是 6.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1975(2 票),佩服膽敢偏向虎中行的朋友!
最大的意外有二﹕4. Case Basse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83 一票都拿不到,而兩款 Biondi Santi 與 1. 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 1985 平分了天下,這令我心裏好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