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478
組織: Eric 與 Gavin
報告: Eric
生物動力曆法﹕2024 年 3 月 21 日下午 7 時開始 – 果
上一場走了一遍Roero, Donnas, Lessona, Valtellina, Barolo及Barbaresco 幾個Nebbiolo 產區,今場我們會進入Barbaresco分別探索當中三3條村落, 分別是: Neive, Barbaresco 和Treiso。Barbaresco村在Barbaresco 產區中部,Neive村則佔部分中部及北部, Treiso在南部, 從北到南海拔由二百多米可升到南端差不多五百米。Treiso 北部又和Barbaresco 及Neive村相連, 三條村落組成令整個Barbaresco區看來像一個牛角包 。
Barbaresco 之所以稱爲酒后,是因爲他相對 Barolo 溫柔,但這個說法未免有點過於簡單。三條村在地理及土壤都有不同,風格也有明顯的差異。這一場目的是希望以「地」了解三條村的風格,甚至再於之後走入Barolo 時來個比對探究。
1. Barbaresco
一般人熟知的是用了做產區名字的 Barbaresco 村,原因是這裏地勢低,依傍著 Tanaro 河,氣候溫和,Nebbiolo 的成熟度比較有保障,酒的香氣和平衡度都不錯,是以面積雖是三條村子中最小的,種植 Nebbiolo 的密度卻最高。
Barbaresco 是三條村子中地勢最低的,田的平均高度約 200 米多一點,從東到西傾斜,東部的的山脊從北部 Neive 直下南面的 Treiso,西邊流淌著 Tanaro 河。沿著東部的山脊有多個分支的次山脊,東西走向,名田就座落在這些次山脊上,朝南的種 Nebbiolo,面北的種 Barbera 和 Dolcetto。
2. Treiso
與 Barbaresco 風格大異的是居於其南的 Treiso 村,Treiso 村原屬於Barbaresco村的一部份,1957年拆分出來,平均海拔400米以上,最高處甚至到500米。因高海拔,酒質芳香優雅,也因寒冷地勢高,過往Treiso種的Dolcetto和Moscato比Nebbiolo更多也更出名。但隨著地球暖化,因禍得福下,讓這裡的Nebbiolo能完全成熟,尤其在較乾燥的年份,更是獨利此區,泥土與Serralunga d’Alba相像,同屬於較遠古的Serravalliano,貧瘠的鈣質泥灰岩能讓這裡的Nebbiolo多了幾分剛勁,可說是非典型的Barbaresco,整體風格則是介於Barolo和Asili,Rabaja之間。
3. Neive
Neive 村西依 Barbaresco,南面與 Treiso 接壤,面積是三條村子中最大的,但栽種 Nebbiolo 的比例最低 (不到四成)。無怪乎 Giacosa 雖然在此起家,但一直在外面發展,不過他一手令 Santo Stefano 和 Gallina 成爲名田。由於地域大,風格變化便相應較大,Neive 大致可分爲三大塊,北部地勢最低,西部挨著 Barbaresco,風格也有點相似,就是相對細膩優雅;南部緩緩上升,與 Treiso 交界的地帶開始有些 Treiso 的結構感;至於東部 Bricco di Neive 的高地,風格與地貌一樣奇特,與整個 Barbaresco 產區都好像不太一樣。
參考自: 心無罣礙– 抱青 – VIPa-6 第 28 場 — Barbaresco Crus。
酒單
Wine Name | ||
W | Roero | Valfaccenda, Roero Arneis, 2017 |
1 | Barbaresco | Prod. Barbaresco, Barbaresco Rio Sordo Riserva, 2004 |
2 | Barbaresco |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
3 | Neive |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4 |
4 | Neive |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
5 | Treiso |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
6 | Treiso | Ada Nada, Barbaresco Cichin, 2004 |
7 | Barbaresco |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
8 | Barbaresco | Prunotto, Barbaresco Montestefano, 1988 |
白酒於 24 小時前開瓶,紅酒於 30 小時前開瓶,之後拔塞作瓶醒。
地圖
白酒
作為開場酒的白酒是 Valfaccenda, Roero Arneis, 2017.
酒在24小時前已經開瓶原瓶醒酒,
在上一場 Starting to know Nebbiolo 已經試過 Valfaccenda Roero 2016,不小組員被Roero的簡樸吸引。而今次開場白酒,就找來了Valfaccenda, Roero Arneis, 2017!Arneis 在滅絕的邊緣被Vietti 家族的Alfredo Currado 拯救回來的故事在此就表過不詳述了,而這一支Valfaccenda, Roero Arneis, 2017更是突顯了Arneis 的出色,令組員另眼相看!
香氣上充滿了白花﹑梨子、蜂蜜、柑橘皮及香料,比預想中更豐富,加上帶有大量礦物感的酸度,十分juicy 清爽!更令酒的骨架更立體。Valfaccenda 透過晚收和適度的浸皮在味蕾上供給了同樣複雜的口感,這樣的一支”Barolo Bianco”,還能不滿足嗎?
上一場才說Tanaro 河西的地勢較河東的平坦,酒的複雜度一般會較低。但這支Arneis 彷彿在說凡事總有例外,酒的世界只要去探索,驚喜自會不斷出現。
紅酒
Barbaresco & Neive
- Prod. Barbaresco, Barbaresco Rio Sordo Riserva, 2004 (Barbaresco)
-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Barbaresco)
-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4 (Neive)
-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Neive)
因為排序上出了點小意外,那就將錯就錯第一回合來了一個Barbaresco 對上了Neive,第二回合則是同村的比對。
1. Prod. Barbaresco, Barbaresco Rio Sordo Riserva, 2004
第一回合
合作社大家都不陌生了,但每次接觸合作社的單一田時總是有一種”這麼近,那麼遠”的感覺,反而混釀的合作社在各田地的互補下雖然個性沒那麼突出,但總有著和諧﹑易於親近之感。更令我產生過Prod. Barbaresco是否更適合混釀的想法。當這一次的 Rio Sordo出現時就令我知道須要更多時間去嚐試﹑去了解了,Gavin 及我均認為這是記憶中表現出最完美的一支合作社單一田。
來形容一下吧,香氣上清幽﹑集中而有深度,成熟的水果混合了鮮花﹑香草 (薄荷)及香料 (肉桂),慢慢的再釋出石墨﹑甘草及竹香。口感上是成熟﹑細膩﹑有觸感的單寧,酸度清爽跟成熟的車厘子配成一對。平衡﹑舒適﹑有深度,大為滿足。
第二回合
Rio Sordo 進化了!酒體完全伸展開來,香氣及味道上層次分明﹑結構及張力完全築構起來。香氣比第一回合多了點橡木桶﹑火石﹑焦糖,而味蕾上則更多了礦物的咸味﹑蘑菇及煙燻。整支酒更立體,更豐富!
容我引用一下朋友E的說法 – This wine is a learning process for me. I’ve been drinking Produttori so many times. I thought I know it but actually I know nothing about it: the depth, the power of this bottle. I shall drink in more details and be more humble in front of every bottle.
很多每次遇上一些熟悉的酒,都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已經有了默契!但原來老朋友仍會有未知的一面,或許放下一點必然,多一點探索之心,會有更多的發現。
就讓我再重新認識一下Produttori 這個熟識的老朋友。
2.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第一回合
Albino Rocca 繼續來自Barbaresco 村,而2004 年更加是酒莊由新派逐漸回歸傳統的第一個年頭,他們每年從德國、奧地利買一隻大木桶替換原來在用的法國小木桶,這個過程到 2012 年才完成。
大家均一致指出第一印象是豐富木桶的香氣,然後就是成熟的果香,成熟的Black Cherry、皮革、陳年甜醋及甜香料都反映出整體偏向新派的路線。口感上亦是juicy﹑成熟﹑厚實,單寧有一點咬口看似需多一點時間,酸度結構都很好,維持著酒的平衡。酒中帶出來的訊息十分多,需要給Albino Rocca更多時間發展及組員們消化。
第二回合
木桶及成熟果香與第一回合相若,多了一點點的椰絲﹑茶葉及甘草。單寧比第一回合柔順了不少,酒體變得相對圓潤,各種風味融合得更加好。
“羅馬亦非一朝一夕建成” ,由新派回歸傳更不是容易的事情,相比起這一支酒在今天得到多少組員的歡心,大家對他由2004 至2012及往後的發展有著更大的興趣。如往後有機會必定要做一場Brich Ronchi的vertical tasting,希望可以見證及感受Albino Rocca 的轉變。
3.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4 (Neive)
第一回合
Camp Quadro 是酒莊取的名字,葡萄園名叫 San Cristoforo,是 Neive 南端臨近 Treiso 一座隆起來的山頭。Giacosa 曾於1971 及 1974釀過這塊田的 Barbaresco。
莊主1982 年便開始有機種植,而這一支Punset 最令大家印像深刻的就是酸度,朋友G以 ”酸度實在太完美,結構的表現在口感上是一條優美的曲線”來形容。這個評價難怪Giacosa 也會看中這塊田地吧!
來形容一下這一支酒,一點陽光﹑通透感,近乎完美的酸度,帶出了礦物鹹味﹑木香﹑新鮮香草及乾花香氣,優雅卻又有著札實的結構,餘韻上有點tar 的味道作延續。
第二回合
跟第一回合十分相近,將其新鮮明亮﹑出色的酸度及有力的結構延續下來。單寧比第一回合更顯現一點,增添了酒的複雜性。
4.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第一回合
今天3及4兩支Neive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Giacosa 曾經釀造過,而這一支Santo Stefano最後一個年份是2011年。Bruno Giacosa亦提及此田的風格較近似Barolo 區, 故力量骨感較強。
酒的香氣十分出眾,新鮮香草﹑濃縮了的紅果﹑礦物感﹑再加上隱藏在背後的泥土氣息!Santo Stefano 在感覺上有著輕輕的,飄一點的印象,但亦蘊含了充足的深度,很Giacosa 吧!酸度及結構亦十分出色,而朋友G亦特別提到 ”覺得它似 Barolo 的 Falleto 多過它的 Barbaresco 的兄弟 Asili 和 Rabaja,而今天品飲還太年輕,單寧骨感太強,需要更多日子整合。”
在開始越來越多Barabresco 及Barolo 經驗的同時,不時都會遇上一個問題,”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遇到力量骨感強的Barbaresco 時,還真有Barolo 的感覺。此組還未走到Barolo,此題可留待日後再辨。
第二回合
Santo Stefano 繼續發展,更加開放。紅果﹑花香﹑香草及礦物越來越多,更增加了花粉﹑菰菌及甘草的香氣。酒體複雜﹑單寧更加札實﹑結構感及集中度更強,陽光氣息更盛!難怪Giacosa會提Santo Stefano較近似Barolo。難得的是當所有元素均有加強下,仍可保留了飄逸及通透感。
小結
第一回合:
1. Prod. Barbaresco, Barbaresco Rio Sordo Riserva, 2004 (Barbaresco) 3 票
4.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Neive) 7票
2.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Barbaresco) 1 票
3.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4 (Neive) 9票
兩支Neive 代表同時勝出。
第二回合:
1. Prod. Barbaresco, Barbaresco Rio Sordo Riserva, 2004 (Barbaresco) 9票
2.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Barbaresco) 1票
3.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4 (Neive) 2票
4.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Neive) 8票
兩回合不同比對下,可見4.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今晚的表現確實十分出色,而2. Albino Rocca, Barbaresco Brich Ronchi, 2004 (Barbaresco) 則更是期待由新轉舊之後續。
Barbaresco 是三條村子中地勢最低的, 1. Prod. Barbaresco 及 2. Albino Rocca 在香氣及味道上重量會多一點。3. Punset 及4. Giacosa Bruno 位處Neive西面亦較接近Barbaresco,風格上會有較近似,但地勢上高一點亦反映在酒中。當然各莊釀造的方法亦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好像 2. Albino Rocca用上法國小木桶,而3. Punset則是有機種植。地域不同不能變,但人的因素變化亦可以很大。
Treiso
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Tresio)
6. Ada Nada, Barbaresco Cichin, 2004 (Tresio)
第一回合
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的狀態極為出色。朋友B及朋友J的描述真的很貼切 “就像一個纖瘦的芭蕾舞者在翩翩起舞。手腳雖纖幼,但動作清晰完整。” 朋友E 更形容 “可能是我喝過的最好的一瓶 Rizzi”!
Pajore 有著滿滿的花香,尤其玫瑰花香,優雅而持,加上紅果、肉桂、蘑菇及一點木桶的香氣,帶甜的糖果及蜜餞被礦物感及酸度完美平衡。單寧細膩﹑結構纖細,可以在酒中感受到新鮮、和諧、平衡、複雜和優雅。
6. Ada Nada, Barbaresco Cichin, 2004 的香氣則向另一方向出發,以農場、泥土和森林的香氣為主,加上一點皮革及蘑菇,十分豐富。但明顯地酸度還沒有跟上來,Cichin 需要的是更多時間。
第一回合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可以說是在最高峰的時間品嚐,以10:0一面倒勝出。
第二回合
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繼續發展,果香更多更甜,甚至到達果醬及糖漿的境界,反而有點打破了第一回合的平衡。
6. Ada Nada, Barbaresco Cichin, 2004 比第一回合開放多了,香氣繼續以以農場、泥土和森林為主,加上了花香﹑成熟紅果﹑香料及Espresso。但酸度開始出來了,令Cichin 有了骨架,立體了!並且開始可感受到Cichin 的深度。當刻大家均希望有更多時間給與Cichin 繼續發展,等待爆發。
翻查抱青老師過往經驗及資料,由於Cichin 是 Ada Nada 的旗艦酒,出自老藤和最好的一片田,一般開得非常慢,所以與同齡的酒對比通常沒那麽容易喝。這就完全解釋了當晚Cichin 仍未全開的原因了。
第二回合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的果醬及糖漿感令部份組員吃不消,而6. Ada Nada, Barbaresco Cichin, 2004則開始展現真身,比分大幅改善。但仍由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以6:4險勝。
Barbaresco (Old Vintage)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8. Prunotto, Barbaresco Montestefano, 1988
第一回合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表現出了一支有年份Barbaresco 極好的融和,朋友J以”世界大融合”來形容這一支Marchesi di Gresy。香氣、酸度、單寧、結構各項元素都結合成一體,香氣上有紅果﹑泥土、蘑菇、煙草及礦物,酸度有活力及力量,單寧融合但仍有良好質感,沒有任何一方面突出來,就是渴望可以遇到的老酒。朋友G 比喻得好 “成熟的 Nebbiolo 就有那份 peaceful 嘅感覺,像走進了歐洲的教堂,分別是教堂的規模。Marchesi di Gresy 的規模比 Prunotto 大少少,但相對亦要多點日子熟成。”
8. Prunotto, Barbaresco Montestefano, 1988 狀態有一點問題,是一點乾紙皮味,酒色亦有點混濁,但我們仍在當中窺探一二吧。香氣上帶有草藥﹑菰菌及木頭,單寧已融化,酸度亦狀態問題而較弱,有種略顯疲態之感。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顯示出了狀態絕佳的老年份Barbaresco,結果以7:3勝出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在第二回合保持著勇態,甚至再注入了更多活力。
8. Prunotto, Barbaresco Montestefano, 1988 多了一點咖啡及拖肥糖的味道,亦恢復了一點點的活力。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的融和力量在第二回合發揮更好,以9:1 再勝出。
Wine of the Night
大家選出頭三名最喜歡的酒,然後用加權方法算出每款酒的得分。三條村在三甲中各佔一席,應該不是巧合吧!
最終三甲:
Wine 4: Giacosa Bruno,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2004 (Neive) (17分)
Wine 7: Marchesi di Gresy, Barbaresco Martinenga Camp Gros, 1988 (Barbaresco) (14分)
Wine 5: Rizzi, Barbaresco Pajore 2004 (Treiso) (11分)
這一場Barbaresco 真的很幸運,很多酒的狀態都十分好。總括來說Barbaresco 是三條村子中地勢最低的, Rio Sordo及 Brich Ronchi在香氣及味道上重量會多一點。今次選的Nevie 村均較近Barbaresco,而兩塊田都是Giacosa 曾經釀造過的,風格上更傾向通透﹑明亮及結構之感。最後Treiso村的Pajore 接壤Barbaresco 帶來了芭蕾舞者在翩翩起舞的優雅風格;Cichin 則比較深入Treiso村,會更著重於立體感及結構感。
後記
這一場的重點在於“地”,而當中我們亦可以看到“人”對酒的影響,然而對於2004年來說,或許“天”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2004年是一個極為出色的年份,質高量多,而當中的大自然條件更是配合得極好。
冬天及春季寒冷而有雨,為土壤存足水份;
夏天早上溫暖晚上涼爽,使葡萄有充足的時間發展出良好的酸度及香氣;
乾燥的秋天令風味累積得以延續;
涼爽的夜晚更令延長了收成時間。
結果成就了極為經典的年份!
但葡萄生長那麼多年,每年的收成是否只因為當年的因果?
或許我們再推上一年看看2003年的氣候吧,整個生長周期都是炎熱乾燥,雨量少令當時的葡萄藤要更深入泥土尋找水份,而炎熱使得葡萄要提早收成。
更深的根部為2004年帶來更深的風味,2003年的提早收成使田地更早可以得到休息,而2004年的葡萄可以有更長的生長時間。這種種的因,是否為2004年的成功定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種說法雖然只是一種推論,但相信葡萄藤會因應天侯作出最適合的生長,前一年葡萄藤的生長情況是否會影響之後一年的生長,有機會希望可以多跟種植者及釀酒師交流一下。
另外,我亦很希望在此多謝組員們,因為來到第五場,亦有很多的組員會為每一支酒寫出感受再交報告。所以我可以說每一份我及Gavin組織的報告都是全組人對意酒的熱誠的結晶,希望我們能夠繼續一步一步了解更多”天”﹑”地”﹑”人”及葡萄酒所帶來的意義。
太棒了!我也想参加!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