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的第一課

Visits: 111

Sam 我的大哥。他移居澳大利亞二十多年,在我們兄弟姐妹中以他的性格最樂天,他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 Don’t worry, be happy

 

大哥、大嫂與老壽星、小壽星在杭州酒家品試意法混血兒

我七年前第一次到澳洲探望他以後,他才開始認真地喝紅酒。受了我的影響,他也開始喝起意大利酒來,自此以後,他在朋友中竟然也成了半個專家。他的印象是意大利酒強勁、法國酒典雅、澳洲酒太濃了,但像很多人一樣,再講下去他便說不清楚了。他看過我在網上寫的意大利酒酒評,但他的個性是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所以用功了沒幾天,他便回到絕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做法﹕憑感覺去喝。偶然踫到好喝的酒,他便說這瓶酒很「意大利」。

上個月他回香港小住,我便借機會為他辦了五次以意大利酒為主的試酒會,我們一共喝了 15 瓶酒。

寫這篇試酒報告,是為 Sam 寫的,不光想讓他看得明白,更希望以後他懂得告訴我他喜歡喝的究竟是 Sangiovese 還是 Nebbiolo ,是 Chianti Brunello Barolo 還是 Barbaresco

 

第一場﹕傳統 Chianti

我們喝了三瓶 Castello di Cacchiano (酒莊名)的 Chianti (產區名),分別是 20042003 Riserva 2005 Riserva

 

Sam 最愛 2004 ,覺得清純甜美,很容易喝。其餘兩瓶好像不太「順喉」,牙齒與舌頭有點澀的感覺,就如茶葉泡得太久的那種味道。

Sam 以後大可以告訴人家他喜歡意大利的Sangiovese ,更準確的說是產自 Chianti Sangiovese 。葡萄酒最基本的味道來自葡萄的品種;澳洲最突出也最大量種植的是 Shiraz ,法國是 Cabernet Sauvignon ,而意大利是 Sangiovese ,這好比我們喝普洱、壽眉與鐵觀音都有很不同的味道一樣。

 

Sam 最喜歡的 2004 年,一方面是比較好的年份,但更主要的是這是酒莊最基本的 Sangiovese ,目的是供日常飲用,一般會選用比較年青的葡萄樹。另外兩瓶冠以 Riserva 字眼(珍藏的意思)一般是選比較老的樹,又或者特別好的泥土。老樹出來的葡萄會比較濃,放久了會更好喝,就像舊普洱一樣,但喝新酒,很多時候「基本版」更可口,所以 Sam 憑直覺選了2004 ,算他有眼光。

Chianti 原來是意大利中部很大一片地區的名字,但酒標上的Chianti 標簽卻有多一重的法律意義。不是任何在這地區釀造的酒都可以叫Chianti ,你還要符合一些法律的規定,譬如說要以Sangiovese 葡萄為主。這好比在普洱地區種植壽眉而稱為普洱,喝茶的人一定要昏了頭!有了這種「法定產區」,舊世界的酒便不用標明是用什麼葡萄釀造了。新世界如澳洲、美國還沒有建立這套制度,所以一般都在酒標上標明是用 Shiraz Merlot 還是 Cabernet Sauvignon 釀造的。

以後 Sam 可以簡單的跟人家說他很喜歡 Chianti ,而且可以說新年份的基本 Chianti 又便宜又可口!(2004 在意大利的售價折合為 125 港元)

 

第二場﹕精品 Sangiovese

我們喝了兩瓶 San Giusto a Rentennano 酒莊的名為 Percarlo 的酒,分別是 1990 2001 年。

 

1990 Percarlo 成為了 Sam’s Choice ,果然是「識飲之人」

Sam 覺得這兩瓶酒比前一晚的更好,尤其是 1990 年,很濃很甜的果味,但卻很純很易喝。2001 年比較「搶」,也有點澀。

這個酒莊與昨天喝的三瓶 Chianti 原是近鄰,也同樣是用 Sangiovese 葡萄釀造的,而且都選用葡萄園最好的樹,按規定應該可以稱作 Chianti Riserva ,但酒莊不這麼做是出自歷史的原因。

以前的產區規定很荒謬,竟然不允許掛 Chianti 標簽的酒用 100% Sangiovese 葡萄釀造,再加上當年 Chianti 地區的酒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比較好的酒莊便棄 Chianti 這塊招牌不用,乾脆推出自己的品牌。這等如你標榜的不是「意大利」,而是 Gucci LVPercarlo 便是這樣的一個品牌,意思是 For Carlo ,可能是為了紀念一位名叫 Carlo 的人。

這風氣一開,很多酒莊便一窩蜂的用自己取的名字命名他們的酒,人家管這些潮流酒叫 Super Tuscans ,但結果是良莠不齊,對飲者徒添混亂,不過這是很 Italian 本性的東西。

1990 Percarlo 經過 20 年陳年,除了「果汁」的清甜以外,其他的精華也成熟發育,與「果汁」混合成一種更複雜的酒液,就像老火湯,或者像你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所以 Sam 喝得特別滋味,也明白了 2001 新酒與 1990 老酒帶來不同層次的享受!

Sam 現在可以跟人家說如果有什麼大喜慶日子,無妨開一瓶 Chianti 區的極品,成熟的 Sangiovese 比新年份的基本 Chianti 迷人得多了!(1990 Percarlo 的售價約1600-2000 港元)

 

第三場﹕中年Barolo

我們喝了一瓶Rocche Manzoni 1988 Barolo Riserva 和一瓶 Armando Parusso 1990 Barolo Mariondino

 

Sam 比較喜歡那瓶 1988 ,因為較鮮甜和易喝,另一瓶他覺得比較沒有特色。但他認為兩瓶都沒有前一天的 Percarlo 那麼迷人。

Sam 發現這兩種酒的甜味與前兩天的酒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是因為以 Barolo 為名的酒,一定是用另一種名叫 Nebbiolo 的葡萄來釀造的。產區Barolo 是在北部阿爾卑斯山腳的一條鄉村的名字,像 Chianti 一樣,被借用作法定產區的名字。比較冷的地區種出來的葡萄自有一種冷艷,與比較暖和的 Chianti Sangiovese 有著截然不一樣的風格。你喝慣產自 Barossa Shiraz ,那種火辣辣的果味只可以出自南澳洲那麼熱的氣候!所以來自不同地區的酒要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

還有要留意的是﹕Nebbiolo 的成長比較緩慢,新的酒從來不會可口,大部分比較好的 Barolo 要放上 20 年才剛開始成熟,所以我們今天喝的這兩瓶頂多只是中年漢,很難與進入成熟期的 1990 Percarlo 直接比較。一個早熟,一個大器晚成,賞酒與閱人的道理其實差不了多少。

顯然 Sam 還沒習慣Nebbiolo 的風味,但最低限度,他明白了意大利酒是不能籠統地用「強勁」來概括的。事實上,也沒有一種可以簡單叫「意大利」的風格。

 

第四場﹕意法混血兒

不知道是因為 Sam 的品酒能力經過三天的培訓以後已有提升,還是他在我的引導下口味變得更 Italian ,這晚的三瓶酒都沒有令他太讚賞。

 

他比較喜歡的是 1998 Montevetrano ;他認為Castello dei Rampolla 1999 Sammarco 還算可以,但 1999 Almaviva 完全令他失望。

我故意找來智利的Almaviva 讓他一起品試,原因是他以前在澳洲喝過這種酒,而且當時他很稱讚的。其他兩瓶酒來自意大利,但與智利那瓶有共同之處。

這三瓶酒都是以一種名叫 Cabernet Sauvignon 的葡萄為主的,法國最有名的波爾都 Bordeaux 酒,被中國買家炒上天價的拉菲(Lafite)和拉肚(Latour)的酒也是以這種葡萄為主的。

前幾晚試的Sangiovese Nebbiolo 兩種葡萄,離開了意大利很少人種得好,所以被人稱作本土葡萄。Cabernet Sauvignon 則不一樣,在世界各地幾乎都能種得好,因此有人稱Cabernet Sauvignon French grape variety ,也有人說是 international variety

這種葡萄在年青的時候味道堅硬如鐵,所以一般都會加進別的葡萄品種來令酒溫柔一點,在 Bordeaux 常用來做 partner 的是 Merlot Cabernet Franc ,在別的國家也常用當地流行的葡萄,例如澳洲用 Shiraz ,智利用 Carmenere ,意大利用 Sangiovese 。還有一招是用烤香了的橡木桶令酒更圓潤和添加一種香氣。

Sam 認為還算可以的 1999 Castello dei Rampolla (酒莊名)Sammarco (酒的品牌)便是加入了 15% Sangiovese 的。其實這酒莊是位于 Chianti 地區的,他們也有釀造名叫 Chianti 的酒,但這瓶Sammarco Sangiovese 含量達不到 75% ,所以不能叫 Chianti ,酒莊便打出一個自家品牌Sammarco — 另一瓶Super TuscanSangiovese 體形較輕,而且酸度高一點,所以可以把Cabernet Sauvignon 柔化,但可能酒還比較年輕,而且用來發酵用的新木桶也加添了另一種氣味, Sam 連續幾天喝慣單一葡萄釀造的酒,對這種較複雜的味道可能尚未習慣,因此不太能接受。

Sam 最不能接受智利的 Almaviva ,我看是因為木桶氣味太強了,是很粗野的表現。我和 Sam 的意見是一致的,我很簡單地認為這瓶酒 undrinkable ,木桶味喧賓奪主了!

Sam 和我也一致的認為這晚 Montevetrano 最好,我們喝到一種像 dark chocolate 的味道,那大概是一種名叫 Aglianico 的意大利土葡萄帶來的效果。Aglianico 來自意大利南部地區 Campania ,在這瓶酒裏雖然只有 10%,卻鎮服了強蠻的 Cabernet Sauvignon

從純種意大利葡萄到混血兒, Sam 又多了一重經驗。

 

第五場﹕意法大混戰

我說過 Sam 以前的印象是意大利酒強勁、法國酒典雅、澳洲酒太濃。經過幾次培訓,我想是時候更新他的第一印象。我盡量挑 1999 年的酒讓他品試。

 

首先出場的是 1999 Lafite 。這是事先張揚的一級法國波爾都名酒。我還告訴 Sam 這瓶酒的市場價格將近一萬塊一瓶!

Sam 說酒很柔和,幾乎像沒有酒喝進肚子一樣!這算是說中了。

第二瓶是 1996 L’Eglise Clinet 。與 Lafite 相比,Sam 覺得這酒較凌亂,明顯地比 Lafite 差一皮。這也說得不錯。

第三瓶是 1999 Solder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Sam 馬上愛上了這瓶酒,覺得他清純,細滑如絲,絕對可以與 Lafite 一較高下,此時他還沒聽我說這瓶酒的價格還不到 Lafite 1/5 我也沒有告訴他這瓶酒與他前幾天極度讚賞的1990 Percarlo 是用同一種葡萄Sangiovese 釀造的。看來 Sam 是另一個Sangiovese 擁躉!我太太看著也很高興!

 

 

毫不意外的是 Soldera 同時成為我們兄弟倆的至愛

第四瓶是 1999 Bruno Giacosa Barbaresco Santo Stefano Sam 對這瓶酒的印象不太好,好像沒有什麼特色。我沒有告訴 Sam 這是他第三天喝的中年 Barolo 的兒孫輩;酒雖然也是用 Nebbiolo 葡萄釀造,但 1999 年是個嬰兒,現在喝不到酒的十分之一的精彩。

第五瓶是 1997 Giacomo Conterno Monfortino 。這是最奇怪的酒,味道濃但沒有傳統酒的果味或酸味,更像很濃的中國茶,憑這種表現比較像在睡覺。這是 Barolo 中的天皇,比其他 Barolo 更遲鈍,好的年份沒有 30 年是喝不到什麼的。

 

這幾瓶酒可以說是意大利和法國最好的酒,但 Sam 還在唸葡萄酒的初班,看來要花很多年慢慢的消化才會懂,所以這裏不再多說了。

如果要我初步做個總結的話,Sam 絕對有能力辨別不同的酒給他的感覺。一般剛開始喝葡萄酒的人追求的是比較甜美的「葡萄汁」,所以比較傳統方法釀造的 Sangiovese 酒是 Sam 最容易接受的。

但他如果再要上深造班的話,便要接受另一套觀念﹕葡萄酒不光是帶酒精的葡萄汁。葡萄樹的根像長長的吸管,可以從千百萬年沉積而成的地底吸取大量的「雜質」,這些成分可能不會令酒更甜美、更可口,甚至在酒還年青的時候會令它更難喝,但等這些「雜質」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連淘氣的小孩有一天也會變成長進的大人。每瓶葡萄酒都有不同的「雜質」,這是天地所賦予的,但正是這些各有不同的「雜質」為每瓶葡萄酒帶來他自己的個性。說到底,葡萄酒引人的地方正是每瓶酒的個性,所以我賞酒如讀書,樂趣無窮。

多年前,我聽過前輩一句寶訓﹕書是 Humanity in print ,這句話讓我一輩子從事出版有關的行業而未有絲毫厭倦。

同理,我可以說葡萄酒是 Nature in juice 。所以退休後,葡萄酒便成為了我的歸宿。

對不起,大哥,我扯得太遠了。還是下課吧!

什麼時候再回香港續課?

10 則評論在 Sam 的第一課.

  1. 十分精彩的演譯,對我等入門新手有很大的幫助。
    [版主回覆12/08/2010 16:38:00]見笑了!謝謝您的欣賞。

  2. 真的要謝謝SAM大哥, 才有S君一篇深入淺出的解說,可令我更容易明白.
    [版主回覆12/09/2010 09:54:00]哈,終于有人讚。賞你一杯 !

  3. 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you are also speaking my kind of language, so now I know I am in kindergarten grade.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Sam is lucky to have u as a brother. Using lafite as a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way to go!  I also find  拉肚 a rather good translation for latour…
    [版主回覆12/10/2010 14:45:00]Glad that a seasoned drinker like you also likes it.  It's a fun piece, and a rather difficult one for me, but I did it for Sam, if only to help him understand why the bookworm he knew has fallen so madly in love with a red color beverage.

  4. 您真係好記性,給我那麼清楚的筆記,現在讀來更有味道。
    在您處多上一課就多一些學問,可惜在澳洲少了一些做功課的機會,所以仍是第一課!
    希望能早日退休如您般的去愛意大利紅酒。
    多謝亞sir!
     
    [版主回覆12/10/2010 11:02:00]一世人兩兄弟,不要見外。好好溫習,下次來香港要考試!

  5. 很精采的一篇教材!
    Sam 實在太幸福了!
    [版主回覆12/10/2010 11:05:00]欣賞葡萄酒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發現了大自然,也因為他們學懂了謙虛。
     
    這是你我一直在散播的福音,是嗎?

  6. thanks! 對我們也是很好的教材… 最重要還是感受到你們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
    [版主回覆12/10/2010 14:48:00]可以與自己最親的人分享自己的至愛 … 世間沒有更好的事了!

  7. Humanity in print, nature in juice. I've got the gist of it.  Life is what we make of it, have a good one, champ!
    [版主回覆12/10/2010 21:05:00]Ha, it's you again!  Guess I'm reading too much into anything.  That's why I'm not as good a taster as my wife, or a lot of other people.  Good talking to you!

  8. 就算不是新手看到這篇文章都拍爛手掌,我就算喝過也很難用文字寫出來像你寫得這樣精彩
    [版主回覆12/11/2010 21:30:00]不難,你先找個有心學葡萄酒的大哥,其他好辦!

發佈回覆給「tempo」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