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48
生物動力曆法﹕2019 年 10 月 9 日下午 7 時開始 花
兩個月前辦了一場尋幽探秘式的 Barolo 發現之旅,很有收穫(見:VIPa-7 第 21 場 — 發現之旅:Barolo Per Amico),完了以後便再從我的藏酒中挖寶。這次我找了幾款來自 Neive 南部的 Barbaresco,碰巧幾個月前約好了一位大忙人,他坐飛機比我坐地鐵多,這次難得碰面,實行一舉兩得,是夜人與酒兩稀,開心之至,其實我還有個心照不宣的 agenda 是向最有名的 Neive 之子 Bruno Giacosa 致敬。
爲了對 Giacosa 致敬,我們一年多以前也辦過一次 Neive 專場,這次把範圍縮窄,集中在 Neive 之南,這裏左邊是 Barbaresco,南面是 Treiso,且看這裏的酒有何特色(見:VIPa-6 第 4 場 — 懷念 Giacosa 之一:Neive)。
上次我曾簡單介紹過 Neive 的特色,在這裏重新說一遍:
Neive 的面積是 Barbaresco 產區三村子中最大的,但栽種葡萄的比例卻最低,其中 Nebbiolo 更不到四成,無怪乎 Giacosa 雖然在此起家,但一直在外面發展,不過他一手令 Santo Stefano 和 Gallina 成爲名田。
Neive 大致可分爲三大塊,北部地勢最低,西部挨著 Barbaresco,風格也有點相似,就是相對細膩優雅;南部緩緩上升,與 Treiso 交界的地帶開始有些 Treiso 的結構感;至於東部 Bricco di Neive 的高地,風格與地貌一樣奇特,與整個 Barbaresco 產區都好像不太一樣。
是晚酒單如下:
所有 Barbaresco 在一天前開,之後拔塞作瓶醒。
開場的氣泡酒 Cascina Baricchi, Visages de Canailles 是純 Nebbiolo,依香檳方法釀造的桃紅,我們今天試的這瓶以 2011 年為基礎,按 NV 香檳的做法,也混了前幾年的酒液,三年後除渣。
酒精度 12%,感覺有點甜,但酸度頗尖銳,有幾分香檳的感覺,不過 Nebbiolo 是比 Pinot Nero 還要强壯得多的葡萄,所以口感如鋼綫般堅硬,更像一款 Langhe Nebbiolo,可幸第二回合變得稍爲柔和了,但酸度仍然凌厲,除了那强悍的身軀,真有點法國的風格,難怪酒的名字也用了法文 — Visages de Canailles 是壞蛋臉龐之意。
我對 Barbera 談不上喜歡,只有幾款是例外,這是其一。記得幾年前在一場名爲 Vini da Bere(Wines to Drink)的試酒會時,0. Albino Rocca, Barbera Gepin, 2012 曾一鳴驚人,一衆驚嘆其純淨、有深度而且優雅。酒別四年,再次令人刮目相看,這時變得豐厚了,更有深度,而且有非常好的層次。以前沒留意葡萄的出處,這次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來自 Neive 的 Cotta,正好在西面遙對著酒莊位於 Barbaresco 的Ronchi 葡萄園,去年的 Neive 專場中便曉得 Cotta 豐滿而圓潤,再加上 Albino Rocca 用了老籐和大木桶,故此這款 Barbera 表現的是風土多於葡萄品種。酒莊近年開始釀造這塊田的 Barbaresco,在 Sottimano 以外提供了傳統風味的選擇,很令人期待。
第一款 Barbaresco 與剛才的氣泡酒出自同一酒莊 Cascina Baricchi。莊主 Natale Simonetta 應該是個愛玩之人,接了父親的棒以後便推出很多新酒款,除了兩款氣泡酒以外,還有非常少見的貴腐甜酒和冰酒!他這款名之為 “15年”(Quindicianni)的 Barbaresco Riserva 在 500公升與 225 公升木桶陳年 5 年以後再在酒窖放 10 年才推出,是三塊田的混釀 — Barbaresco 的 Roncaglie,Neive 的 Casasse (極東面 Bric-Micca MGA 的旁邊) 與 Treiso 的 San Stunet,未知是否有 Barbaresco 民主共和國的寓意?
早上小試時是根的時分,在泥土之上有黃小花,帶鹹味的果,酸度很好,很豐富的層次感,整合得天衣無縫,丹寧細緻,是四款中最複雜的。
晚上到了花時,第一回合出花粉,整合得更好了,很細膩,有舉重若輕的感覺。
到了第二回合,丹寧開始比較明顯,更有結構感,但有點混亂的感覺。我不知道不同的田是否在打架,抑或酒開得未夠?畢竟,混兌本身是一門學問,Bartolo Mascarello 是個傑出的例子,但弄得不好可能失去了個性。有機會或許可以找他們的單一園 Casasse 來試試。
第二款是名莊 Vietti 的 2. Vietti, Barbaresco Masseria, 2007。
Masseria 原來是 Neive 的 Cotta 葡萄園裏頭的一片田的名字,Vietti 多年在這裏買葡萄,但從 2010 年開始,他們轉從 Treiso 買葡萄,仍然把 Masseria 當品牌名字保留下來,所以 2007 年是 Neive 的 Cotta。
早上小試時椰絲桶味很厲害,晚上稍爲收斂了一點,第一回合如龐然大物,有位朋友笑說:簡直不像 Barbaresco!我沒有問他究竟酒更像 Barolo 還是 Napa?
像 Vietti 的很多酒款一樣,Luca Currado 當政以後,他們喜歡用法國小桶來做蘋果乳酸發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之後雖然用大桶陳釀,但酒還是散發出非常強的桶味。Cotta 固然個頭很大,我懷疑 Vietti 的釀酒方法更把酒弄得像 Napa Valley。換另一角度,我們也可以說這家 Barolo 酒莊在 Barbaresco 也忘不了 Barolo。
到了第二回合,酒似乎整合得好了一點,雖然桶味依然突出。
我們接著北移到 Neive 村鎮附近的 San Giuliano 田,家庭小酒莊 Pasquale Pelissero 稱他們的旗艦酒為 Ciabot(土話,意即鄉間房舍)。
3. Pasquale Pelissero, Barbaresco Riserva Ciabot, 2010 是四款酒中果味最強,結構感最弱的,究竟是因爲地的原因(海拔較低,230-270 米)還是年份(2010 採收時下過雨)則不得而知。也許這也是酒莊喜歡的風格 — 他們用全新的法國小木桶陳年三年。
第二回合什麽也加强了:香氣、果味、丹寧,有點握著拳頭的感覺。
最後一款酒 4.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6 為大家帶來莫大的驚喜。
早上小試時已經被他的通透與優雅為之動容。第一回合出花香、香料,清秀脫俗,如絲的質感,有幾分 Giacosa 的感覺。第二回合仍然輕盈飄逸,美人一個!
Camp Quadro 是酒莊取的名字,葡萄園名叫 San Cristoforo,是 Neive 南端臨近 Treiso 一座隆起來的山頭,海拔最高處達 370 米之高,酒莊的田便位於最高處,説起來 Giacosa 有兩年(1971 與 1974)曾釀過這塊田的 Barbaresco,可見 San Cristoforo 大概具有 Giacosa 式優雅的特質。
酒莊主人 Marina Marcarino 學種植出身,早自 1982 年便開始有機種植,在酒窖也行傳統、簡約之法(發酵用不銹鋼桶與水泥缸,陳年兼用中、大型木桶),我猜想她追求的可能是自然的風味,也就是不做 green harvesting,也避免高萃取。Giacosa 風味可能由此而來。
我們感謝台灣一位酒友 H 的介紹,他多年前在這個莊住過,我好奇找來這款酒才知道是個寳。
我們各自選出最喜歡的三款酒,結果 4. Punset, Barbaresco Campo Quadro, 2006 成爲所有人的首選(加權滿分 21 分),第二名是 1. Cascina Baricchi, Barbaresco Riserva Quindicianni, 2001(11 分),第三名是 3. Pasquale Pelissero, Barbaresco Riserva Ciabot, 2010(9 分)。
2. Vietti, Barbaresco Masseria, 2007 是一位朋友的第三名,幸得 1 分。
隨意行的發現之旅停不了,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