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印象:一山一水共一園

Views: 88

這次秋遊杭州,除了西湖以外,還有一山、一水和一園給我們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山

以前每來杭州,必定到靈隱寺近佛。這次我們試走一條很民間的路。靈隱寺旁邊有一條幽靜的山路,路上有統稱為「三天竺」的三個古老寺院。

根據李杭育寫的「老杭州」﹕

舊時江南鄉村的女子,從十幾歲嫁人起,一生都給某個菩薩燒香,每年春天必來杭州...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止于端午,以舊歷二月十九日的三天竺之觀音會為極盛...

鄉下人錢雖不多,卻是把一年積蓄的多半做了香錢...

杭州城裏的生意,夏秋冬三季不抵春香一市...

這令我記起我們春天坐公共汽車到靈隱時,車上擠滿了背著香袋,戴著鮮艷頭巾的農婦,可見這春香習俗一直維持到今天。

這個季節幾乎踫不到進香客,所以這條鄉間小山路非常寧靜、幾乎有一種不吃人間煙火的味道。

 

最難忘的是一家小書店,店主一直端坐著念佛,我選了一本名叫「和尚」的書,卻不敢打擾她。我輕輕的說對不起,但還沒有等我說完,她便起來並且很快、很安詳的把這俗事處理好。我說謝謝,她回以阿彌陀佛,馬上又專心念她的經。

這是家很世外的書店!

請參看﹕http://hk.myblog.yahoo.com/patwongkh/article?mid=3454

 

一水

我把杭州分開三塊﹕西湖居中,湖之西是山,湖之東是城區。

城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北接京杭運河,南通錢塘江。根據李杭育的「老杭州」﹕

中、東二河縱貫市區南北河與東河,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成為杭城交通命脈。來自京杭運河或來自錢塘江的貨物,均可通過中河、東河直達杭城南北方位上的任何一點,卸于中東河沿河某處近便的碼頭,由碼頭挑夫挑運一段不太長的路程,即可送貨至貨主手中。

所以我們這次在中、東二河漫步,發其思古幽情。

中河的右岸已建成中河中路,是南北的主要幹線,但我們在河邊漫步,感覺卻像走在郊外。中河兩旁遍植樹木、花草,楊柳與松樹掩映,河水清澈,真想不到在車水馬龍的城區也有這一片淨土。

 

但八十年代拍攝的「話說運河」,卻嘆息中河與東河已變成臭水溝!

 

顯見杭州下過一番苦功去整治河流。

我想起上海的老朋友曾驕傲的跟我說過多次,上海的蘇州河在他小時候清澈可見游魚,但改革開放後河水發黑,魚都死光了。幾年前政府開始整治,兩年前河裏已經有小蝦了!

回想倫敦在工業化初期是有名的霧都。大概發展不可能是那麼有序的過程。只要我們有這個意識,等口袋的錢多了,中國應該會還地球一個公道的。但願地球給我們等待的機會!

東河的河水也很清澈,兩旁都是民居。

請參看﹕http://hk.myblog.yahoo.com/patwongkh/article?mid=3352

 

一園

為了避開來杭州度周末的人潮,我們星期六去了紹興。

紹興以前令我想起魯迅,看過「越王勾踐」歷史劇以後,我更多想起古越國的都城會稽,但從紹興回來,我心裏只有王羲之的蘭亭。

紹興給我的感覺是個大水鄉。我現在是這麼想的﹕如果周莊、同里、烏鎮是傳統意義的水鄉,另一端的上海、香港是大都會,則紹興與蘇州是放大了的水鄉,把他們再放大一點便變成杭州,再大嘛...但拜托千萬別再變大了...便是上海。

紹興沿街很多這種小河穿插其中,很有水鄉的味道。

 

不遠處有大娘在納涼,很像魯迅筆下的一個什麼人物。

 

踏進蘭亭,喜見滿園的翠綠

 

在這曲水流觴之地,羲之才得以寫出...

 

這驚世之作

 

我們永遠寫不出這麼好的字,但起碼我們與羲之有兩個共通之處﹕大家既愛浙東山水,也愛鵝!

 

與子終老于此,如何?

請參看﹕http://hk.myblog.yahoo.com/patwongkh/article?mid=353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