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288
這篇講茶,下一篇講咖啡,同樣讓我們體察到大自然之妙。
去年夏天,朋友招呼我到順德夫子園去喝茶。
侍茶師泡了幾款生普給我試,還拿了一排載著不同泥土的試管,向我解釋茶味不同的原因。這對我來講熟悉不過。我對茶的認識非常有限,便挑了個冷門的問題:同一種茶,不同日子有不同味道嗎?我心裏想著的是花果根葉。侍茶師投以不明所以的尷尬微笑,我便把問題抛給一位隨意朋友,他毫不猶豫的說:有!
這令我更好奇了,我便要了五包一樣的哆依老樹生普,打算回到香港好好試一下。
九月最後兩個星期花、果、根、葉、忌都齊全,我便分五天品試。
沒有實踐,沒有發言權,這一試,我真的服了!
第一天是葉日(9月21日下午)
我先洗茶葉,然後大概每十分鐘泡一次,用 100 度水溫,每次泡一分鐘。
第一泡喝到的全是茶枝、木枝那種很寡的味道;第二泡多了點湯的感覺,有點像廣東的涼茶;到第四泡味道開始變淡了,但更純,已經忘記了有茶枝,甚至有些微甜的感覺;到了第五泡竟然有點手冲咖啡的口感!
第二試是果日(9月23日下午)
第一泡沒有葉日那種寡的味道,有茶枝但不佔主導;第二泡很圓潤,以木為底蘊的湯,那木的丹寧提供了一點結構感,感覺幾乎像葡萄酒!第三泡更似茶湯,少一點丹寧,更多茶香,不靠力量,有種和諧感;第四泡變淡了,完全是碗茶湯;第五泡像水多於茶。
比較葉與果,茶味從茶枝泡水往茶湯進發,方向一樣,不過快慢、緩急有別。
第三試是根日(9月25日下午)
只一個字便可概括:苦。
第一泡又苦又多丹寧,像廣東涼茶;第二泡仍以苦味為主,但圓潤了一些,用鼻子也聞到一種惡與澀的氣味;第三泡溫和了一點,入口仍然頗粗糙,可以喝但并非享受;第四泡雖然更淡了,但底蘊依然又苦又澀。
第四試是花日(9月29日中午)
第一泡聞起來有些微木味,但以茶香爲主,入口滑溜,完全不覺有茶枝,柔和,已經是很好喝的茶,絕非涼茶;第二泡淡而有致,入味,融和!第三泡更充實,更足味些,平衡,但偏向淡雅而不是果日那種爆發;第四泡太淡了,幾乎喝不出什麽味道來。東風無力百花殘!
最有韻味的一天。
第五試是忌日(10月1日中午)
第一泡聞起來有茶香,木不明顯,粗綫條,濃烈;第二泡仍然粗綫條,幾乎可稱爲粗獷,但不苦;第三泡收斂了些,那麽快便變淡了,缺了些精力;第四泡太淡了。
一輪狂飆,但來得快,去的也快,只一個亂字。
結論
我常常想葡萄酒是彩色照片,茶是黑白照,因此更高深,欣賞更多靠韻味與層次。萬萬沒想到,花果根葉忌對茶也會影響得那麽厲害。
有說花如風,果如火,根乃土,葉是水,我加一句忌如狂風。想不到在茶葉身上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憑我的直覺,我懷疑由日月星辰的排列引起的花果根葉忌效應來自大氣對味道的萃取作用(extraction),這方面與葡萄酒無異。也就是說,茶與葡萄酒含有的各種物質要靠某時某刻的萃取才得以呈現出來,而這萃取的動力來自大氣的引力,這引力因日月星辰的排列而不同。
這次意外的發現,不久後在咖啡再次得到了驗證,讓我在下文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