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71
生物動力曆法﹕2025 年 3 月 24 日 – 7 時開始為果,10 時轉爲根
作者:Vito,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all our friends
抱青按:
Vito 告訴我報告是他出差後囘香港花了一個晚上寫的。他凌晨兩點半發給我。第二天醒來一讀,精神爲之一振,流暢得像一場 Jazz 的演奏。為節省篇幅,這篇報告我讓大伙來當伴奏。Heave 與 Timothy 的報告都較長,另文在後面刊登。
Vito 投的票:5,8,3,1,4,6,2,7
酒單
Henry de Vaugency, Champagne des Ancetres (Disgorged 2024), 1970 |
Ruinart ‘R de Ruinart’ Brut Millesime 1992 |
1. Conterno Giacomo, Barolo Monfortino Riserva, 1943 |
2. Belin Jules, Musigny Grand Cru VV, 1949 |
3.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recorked), 1955 |
4. Cappellano, Barolo, 1958 |
5. Giacosa Bruno,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1964 |
6. Mascarello Giuseppe, Barolo Riserva, 1964 |
7. Gaja, Barbaresco Sori San Lorenzo, 1967 |
8. Giovannini-Moresco, Barbaresco, 1967 |
Bonus wine: Il Paradiso di Manfred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03 (Magnum) |
注意:酒的背景資料請參看: VIPa-13 第 5 場 — Vintages 之一:引子
開場香檳
Henry de Vaugency, Champagne des Ancetres (Disgorged 2024), 1970
第一回合有點缺氧,有菜乾和小黃花香氣而帶有自然酒風味。中段有禾稈草又有點像Jacques Selosse。雖然是1970年的酒,但口感年輕,整體主導不是鮮果而以草本植物為主,收結帶dry。
第二回合香氣草本中有粟米,多了氧氣也多了變化,口感較第一回合豐盈,同時多一層類似杏仁豆腐的礦物感。個人覺得這個經驗是特別,當然1970不會是年輕香檳般繽紛但又不是陳年香檳有焦糖黃酒般的類型,是獨立又另類的飲用體驗。
【抱青按:Vito 說中段有禾稈草,讓我加一句說這款香檳可能是禾稈草蓋著的珍珠。大家似乎覺得他較簡單,其實是完全沒有醒酒的狀態下不容易看透。Vito 和 Eric 都捕捉到他的多樣變化。Eric 如此說:
入口那種清爽的酸度﹑滿滿礦物感,以 energetic 來形容最為相配,令我完全忘卻她已年近花甲,這不是青春少艾嗎?
杯中散發著紅棗﹑蜜棗,帶有層次之香,味蕾上沒太多氣泡的刺激,卻多了圓潤口感。礦物更帶來了餘韻中的咸香,最後留在杯底更滲出金銀花及菰菌香氣。容貌沒顯露太多歲月痕跡,內涵卻充滿歷練的印記。
第二回合,這個美魔女又帶來了另一種驚喜!新鮮麵團的發酵香氣不斷釋出,難道再過一會就有新鮮麵包出爐?! 棗味退卻了一點,卻換上了人參及當歸的滋保味道,難忘!】
Ruinart ‘R de Ruinart’ Brut Millesime 1992
兩回合表現一致都帶烤蜜糖麵包,商業化而不會令人討厭的香檳。
老酒
1. Conterno Giacomo, Barolo Monfortino Riserva, 1943
在酒液倒杯前相信大家心中都一定會想:這會是醋還是酒?當陳皮和乾果另帶玫瑰花的酒香觸到鼻尖時,大家應該也舒了一口氣 ,口感是丹寧已溶化的話梅湯,伴隨的礦物為酒體添加厚度,酒體融和而有張力。
第二回合變化更多來自口感,類似意大利醋的酸度在礦物中更為突岀,味道多了層豆蔻般的香料,整體口感更為馥郁。常言道Barolo是Wine of the King,Monfortino可謂王中之王:年輕Monfortino多是非常深沉,但成熟的Monfortino是君臨天下,架構浩瀚恢宏而讓人彷彿於不朽時間恒河中的無垠黃色大地。
【抱青按:我覺得他拿第三名首先是因爲品牌效應,另外年輕時他太拒人千里了,如今面紗打開,自然很有新奇感。Alex 的感受是蠻典型的,他帶著侍酒師與大厨師的敏銳度,肯定是個盲品高手,連比較熱的年份和從果變根帶來的變化他也捕捉到了:
Monfortino 記憶中喝過兩三次,每次都不得要領,找不到理解他的角度,正如酒友們說的黑洞.深淵。但這晚的Monfortino 比較親民,帶著成熟的紅果香味,可以說頗奔放,也可以說不太像Monfortino。另外不知何故,我總覺得Monfortino 當晚隱隱帶點熱,像是南半球的果實,在北半球的天氣下生長似的。到了第二回合,親民的香氣又突然消失了,我甚至覺得連在第一回合的熱也一並消失。頓有失落之感。但同時又有種真正的Monfortino要來了的感覺,而第一回合的 Monfortino雖然比較親民,容易理解點,但又會有種不像是Monfortino的感覺。我在想到底是這酒複雜還是喝的人內心複雜?】
2. Belin Jules, Musigny Grand Cru VV, 1949
上一支Monfortino還可以說以長壽見稱,但精巧的Burgundy又能否抵禦時間洗禮?第一回合氣味輕盈仍有鮮度,帶有玫瑰花水及紅雜莓,味道比預期濃重而且丹寧線條突出。
第二回合有紅石榴香氣,丹寧也整合了另外酸度提高了。現今Burgundy酒令人感覺柔軟和輕巧,似重香氣而輕結構,但一嚐到70多年的Musigny卻與現今認知相反,整體有典型Burgundy的香氣但同時口感帶有力量,不禁令我想這是因為Musigny底蘊的堅實,還是天氣和人為釀造方法改變,而形成今天預設般的概念:Pinot Noir 必然輕,Nebbiolo就是重?
【抱青按:可憐這位異鄉人被冷落了,怪只怪他開得比 Monfortino 慢得多!評他為第二名的 Gavin 只寥寥幾句說他“和其他人的母語不同,但無阻我們的交流,它像老頑童般蹦蹦跳地引領我們進入花香果香澎湃的百花谷”;評他為第四名的小強這樣說:
Musigny 一下杯的時候感覺有點平淡,以木香為主,少許紅果。酒身算是中等,一點礦物。後來我是從老師留到最後的一小口 Musigny 中試出另一風味。那時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 — 那種純粹的礦物質調、酸度和果完全融合在一起。最後一口的表現都算是十分好,但是和一些優秀的意酒同場就變得不足。我也是第一次嘗試這麼舊年份的Burgundy。】
3.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recorked), 1955
第三支酒也是第三種葡萄。第一回合有乾花和乾莓,味道有香料加中藥材,明亮的酸度有穿透力,甚至取代丹寧照耀整杯酒。
第二回合狀態依然,中段添加了森林和藏紅花的氣息,整體細緻而又層層滲透。今晚之前只在老師blog 中以文字感受1955 Biondi Santi 的味道,當嚐過之後就驚訝陳年70年後的Sangiovese 可以如此有活力。如果描繪陳年後Nebbiolo的畫筆是丹寧,那麼Sangiovese應該是酸度 —— Biondi Santi酒體的酸度不是作支撐,更像是陽光般穿透著森林,領航我們觀賞有野果、菇菌、檀木、香草一幅又一幅的景色。
4. Cappellano, Barolo, 1958
第一回合是乾花與菇菌香,丹寧好像融入了果酸,味道集中而有特有的鹹鮮。
第二回合進一步調和,味道像糖漬栗子牛肝菌湯另帶意大利陳醋點綴。對我來說Cappellano的體驗是獨特,陳年的味道是一種由果實的酸與礦物的鹹並溶在鮮肉的湯,而且重點不在於氣味而是味道,與其說酒我覺得更像是鮮活(類似肉類般的鹹鮮)的湯。
【抱青按:我在引子講過我的看法了。我記得當晚 Eric 問我爲何評得如此低(我評為倒數第二名),原來他很喜歡,評為“最高”的第二。我們聽聽他怎麽說:
如果這一場要選最愛的一個moment,我是會選第一回合的Cappellano。我是十分喜歡老酒的,如老師所說,這一支就是典型Barolo 在良好狀態的老酒!很有教科書式範例意味。整支酒帶有士多啤梨﹑士多啤梨乾﹑乾玫瑰及涼果的香氣,飄逸而自然!當刻我寫下的就是”So comfortable! So Peaceful!”。那種舒適並不是融和,反而是各種元素清晰﹑恰如其份的表現出來。
味蕾上,Layer by layer 極有層次如優美旋律般組合成一篇樂章,演奏完畢後,每個音階縈繞不斷。
第二回合表現出更多的紅果Juicy感,比第一回重了一點,酸度亦更走出來一點。
看完真想改投他為第六,但 Timothy 又要問我爲何 Giuseppe Mascarello 排第七了。還是不改吧。】
5. Giacosa Bruno,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1964
61 歲還是典型 Giacosa的香氣,味道是草莓和紅花而中段帶薄荷香草,另外丹寧輕柔而酸甜互相交織。
第二回合更通透,丹寧以花瓣般灑落口腔。再多詞語都不夠來讚美Giacosa,即使過了似水流年的60年也不減優雅和通透。票數全晚第一,我也不好意思班門弄斧,相信各位師兄比我更到位讚頌今晚的 Giacosa!
【抱青按:除了一位選 Monfortino 以外,所有人都選 Giacosa 為第一。像 Vito 一樣詞窮的大有人在:
Eric:如果Monfortino 是一步一步建立友誼的新相識,那Giacosa 就是熟悉的老朋友了。熟悉的飄逸﹑通透﹑完美的酸度﹑有骨架﹑有勁度﹑有深度,再說….詞窮了。就是我今天的No. 1!
Gavin:要形容 Giacosa 從來都不易,因為它太抽象,是意境,是感受。它既似一個腳踏實地平淡渡過一生的人,亦像經歷人世滄桑大徹大悟的人,今晚我覺得它傾向是後者,或者是我的心情影響吧。
Alex:Giacosa 是當晚我的WOTN,喜歡他只有一個原因 — 輕,輕盈應該說是Giacosa的DNA,比酒的豐富複雜,也許不及Monfortino,但那份輕盈的優雅像個芭蕾舞好手,能躍動於舌尖又可以不失力量地保持平衡。
小強:一開始時有些茶香,菇菌的味道,但等了一會就以茶香,木香帶著小許礦物。味道細緻優雅。等了一會味道開始變得深沉,有少許石墨,鉛筆,味道以活潑的酸,紅果為主導。中段有一些茶香,一會兒出現少許菇菌,少許薄荷,礦物,小碎石。收結十分長十分多變。
Morris:Giacosa 還是Giacosa, 清澈又優雅。
Oscar:喝1964年的Giacosa Barolo Riserva 會感受到成立公司不久的 Giacosa Bruno 對追求釀酒理念的堅持。
Pat:喝着喝着,讓我拜會了一位溫柔敦厚不同凡響的傳統君子。
抱青:仍然通透自我,永遠高唱我歌。】
6. Mascarello Giuseppe, Barolo Riserva, 1964
第一回合乾果和玫瑰輕柔飄散,口感丹寧絲絲入扣。第二回合多了煙燻的礦物感。
從上次酒聚中的1971 Mascarello Bartolo, Barolo Riserva,窺見了一點究竟涅槃,開始明白以什麽角度欣賞陳年的Mascarello Giuseppe —— 果酸,丹寧和礦物三者混和的精品,三者不多不少地和諧。老實說 Mascarello Giuseppe不會是今晚響亮的主角,但能靜謐般觀看夕陽,誰能說不是另一番享受?
7. Gaja, Barbaresco Sori San Lorenzo, 1967
堅果、檀木、蘑菇、松露 、皮革等味道混雜,是之前六款酒也沒有的味道。
第二回合比較年輕,果味才漸漸顯露。看到了前生1967 的Gaja,也令我思考後世「新派」 的Gaja。1967 Gaja好像比其他陳年Barolo更慢熱,味道更為複雜,Angelo Gaja 曾形容Sori San Lorenzo於Gaja 所有單一田中最具力量,令我猜想 1970 年後掌舵的 Angelo Gaja是否因為風土而決定大刀闊斧,希望以潔淨的酒窖、控制温度的發酵和法國小木桶的轉換,以乾淨的果感來帶岀甚致馴服Sori San Lorenzo的複雜性,來平衡需長時間陳年的慢熱特質。
【抱青按:我在引子說了,Vito 對 Gaja 最公道。他的猜測也不無道理。】
8. Giovannini-Moresco, Barbaresco, 1967
多年前剛開始學習意大利酒,有酒友帶了瓶Giovannini-Moresco, Barbaresco, 1974,試後驚為天人,驚在其酒色非常淺淡但味道卻極具深度!
往後才知悉Giovannini-Moresco栽種的應是Nebbiolo Rose,酒色會比Nebbiolo更淺,但可惜之後被色深的Nebbiolo全面取替 (參看:https://www.rarewineco.com/articles/nebbiolo-rose-the-forgotten-grape-of-barolo-barbaresco/?srsltid=AfmBOoquMh7g46-wXSv4ZeADHemgXMDA64EfT3hk3RyAy-Ly02rLFYqB),如果能夠保留,說不定會成就另一個經典,即如 Sangiovese Grosso 之於 Brunello di Montalcino。但歷史沒有如果,現在只好珍惜碩果僅存的Giovannini-Moresco。當晚我最期待的就是 Giovannini-Moresco, Barbaresco, 1967,可以再遇實在感謝老師!
第一回合是經典Barolo 的 rose and tar,是酸櫻桃和玫瑰焦油的混合,既妖艷又細緻。第二回合酸度更為漂亮,有股澄澈而溫柔的力量。
每當有人問陳年的Barolo是怎樣,我腦海總會浮現該瓶Giovannini-Moresco,當時飲的時候已經有種「好的Barolo陳年應就是這樣」的感覺,在我而言Giovannini-Moresco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溫柔,而今天又多了轉瞬即逝的凄美,所以重遇我一定票投第一。
【抱青按:Vito 對 Gaja 公道,但對 Giovannini-Moresco 肯定偏心。我也是。我與他都選了 Giovannini-Moresco 為第二。我永遠忘不了我初學意酒時跟著 Sheldon Wasserman 找到一瓶紅寶石酒色的 1971 Giovannini-Moresco 的喜悅。我在早期介紹 Barbaresco! 的博客裏便以他結尾,當時我寫道:Treiso 村的酒不多,回憶起半年前喝過的一瓶 Giovannini-Moresco Enrico 的 1971 Podere del Pajore,確是 finesse 十足的精品。以後很多年都沒遇到他了。幾年前從英國找到幾瓶,比 Giacosa 還要珍貴,今天獻出,還幸起碼有 Vito 賞識。不知是否因爲我與他同一個月生?】
總結
2024 年底曾經讀了一篇文章,講及現今有很多千篇一律的短片和無間斷的資訊,看起來吸收了很多知識,實際上卻將我們注意力被分割成無數碎片,放棄了更多思考和想像的可能。文中引述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指真正的閱讀是要集中精神讀一些有深度的書,「踮起腳尖閱讀,保持警覺,把最清醒的時刻獻給它(what we have to stand on tip-toe to read and devote our most alert and wakeful hours to)」,而今晚的酒單我也認為是要踮起腳尖細味,用思考去探究每支酒的底蘊。
平常的形容詞好像會褻瀆今晚狀態完美的八款陳年酒,希望以一個觀察歸類作結八款酒的美麗和獨特,方便日後參考而不會顯得太粗疏: 1. Conterno Giacomo, Barolo Monfortino Riserva, 1943 的美在於縱橫並重的恢宏結構,2. Belin Jules, Musigny Grand Cru VV, 1949 的獨特是香味輕盈而口感力量間的張力,3. Biondi Sant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Riserva, 1955 是明亮酸度照耀下的森林,4. Cappellano, Barolo, 1958 鹹鮮酸甜渾然天成,5. Giacosa Bruno,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1964 是優雅通透的傳譯,6. Mascarello Giuseppe, Barolo Riserva, 1964貴於平衡與和諧,7. Gaja, Barbaresco Sori San Lorenzo, 1967 表達深層和複雜,8. Giovannini-Moresco, Barbaresco, 1967有潤物無聲的溫柔。
後記
在寫報告的這週試了瓶2017 Vosne Romanee,已經有類似紅棗桂圓般的氧化感,但味道是年輕的,相信是保存或運輸中受了熱而影響狀態。為什麼大家總相信Vosne Romanee能抵禦時間,卻說意大利酒本身有問題所以陳年後會岀現鐵鏽或醬油或鐵打酒,而不會懷疑保存或運輸或開瓶時間不足所導致?今天晚上八款酒沒有一款岀現鐵鏽或醬油或鐵打酒,這是純粹的幸運還是在合理的保存和足夠的氧氣下,法酒和意酒都能優美地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