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想六四,憶李白(2011 遨遊意大利之一)

Views: 557

來了意大利十天,每天吃飯都是大事,原因是他們愛吃,我愛聊天。


我的意大利酒老師 Carlo 最愛用 Emotion 這個詞。他說吃是他們最大的 Emotion ,他們每聚首,話題很容易扯到食物,從今天吃什麼談到昨天吃什麼,常常談得興高采烈。


他說可能是以前生活太苦吧,能吃上一頓好的是天下第一樂事。


我卻愛跟他們談歷史。


我問他們去羅馬有什麼感觸,面對昔日光輝再回想今天國力的衰退有令他們不快嗎?


與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他們這種歷史感好像不太強烈。 Alex 乾脆說意大利人對國家的概念是 mille campanili ﹕一千個鐘樓,也就是說只見每個地方的鐘樓而不見國家。意大利人普遍認為國家足球隊打國際賽的時候他們才是一個國家。


以前我以為這是拉丁民族的浪漫情懷使然,但到今天我才有了新的認識。


Carlo Florence Sicily 是他最喜歡的兩個地方。 Florence 是天下最 elegant 的地方。他說男子一到了 Florence 便會 elegant 起來。 Florence Tuscany 的靈魂, Tuscany 的人熱愛生活,愛聊天說笑,所以我的理解是這種 elegance 不只是衣著,而是整個的生活態度。


但他最喜歡的是 Sicily ,那裏的人最熱情。他舉例說他在 Sicily 買包香煙也是一種享受。他模仿西西里人如歌似的聲音,說他們高興的時候硬要送香煙給他。 Sicily 的人熱情,風景與食物都令他難忘,講到興奮的時候他有點語塞,他說他的英語太糟糕了,令他沒辦法表達他所想。


我說西西里大概令他想起母親,想起人類最原始的情感。西西里在經濟上堪稱是一窮二白的地方,他們離北部富庶之地最遠,但與大自然最親近,我們在俗世越久,越渴望回到 Mother Nature 的懷裏,西西里大概是給了 Carlo 這種感觸吧? 

 

 

 

 

Le9hn4BMujjKhK84757mxQ

與爾同銷萬古愁

又一個晚上,我們在世界有名的  Vissani's 喝了四瓶老酒﹕ 1954  Giuseppe Mascarello 1955 Monfortino   1971 Bartolo Mascarello 1971 Giacosa Arione 。那個晚上,我們吃得高興,喝得更高興,在一番熱烈討論之後, Carlo 突然陷入沉思,然後他徐徐吐出一兩句令我畢生難忘的話。他說今天晚上,茫茫天下之中,怕只有我們幾個人得以一起共享這幾瓶好酒,他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泛著微微的紅色,我已經搞不清他是興奮還是微醉了。


此刻,我突然想起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我也突然醒悟,意大利人的愛飲愛食,原來有著一種像一瓶老酒一樣的深沉與複雜性。


我認為,說李白獨愛杯中物是大大的誤解了他。「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才是李白愛酒的深層原因。


意大利人有著太多的「人生在世不稱意」了,我認識的人都跟我說著同一番話﹕他們的政治腐敗,政府遭透了,六千萬人口的國家竟然養著三百三十萬公務員,但更可悲的是他們想不出有何改變的可能。


我又想起在 Montalcino 的堡壘前的空地, Claudio 眼睛泛著淚光主動的跟我談他們國家的歷史。他說在意大利歷史裏,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被外國人佔領,因為局勢不穩定,有些做生意的人往往不能在同一地方幹上超過兩年。 

 

cHK5aUc5H0kn9ewOR7xTTQ

Vissani's 懷古

 

無怪乎意大利人從來都令我感到親切。


所以我與我這幫 Orvieto 好友作激情話別時說,或許中國人應該從意大利人身上好好學這一課﹕有時候我們不用太沉醉于昔日輝煌,有時候我們也不要一腦子只想著復興中華的大業。除了政治還有人生,得了天下,卻失掉生活的熱情,值得嗎?


今天是六四。走在 Bologna 寧靜的街道上,百多年來我們先輩流過的血好像與意大利人千多年的淚水混在一起了,這時我腦子裏只有一個念想﹕但願再過千百年,我們的子孫過六四時不會光是愁眉苦臉,也會投入熾熱的生活當中,希望我們既能儒釋也能道,這才是真正的復興中華!

 

 


江迅先生說得好,我們每個人要用自己的思想續寫六四(見前文﹕續寫「六四」)。


我在試著寫,用我的 broken Italian 。

7 則評論在 在意大利想六四,憶李白(2011 遨遊意大利之一).

  1.         偶爾路過,覺得這篇網誌很有意思。
            在你寫這篇網誌的同時,我參加了維園的六四晚會。大會說,今天的集會人數有十五萬。(警方說七萬)
            兩年前曾隨學系到意大利考察。看見他們閑適自在的生活,不禁艷羨不已。 我一直認為,這是西方人固有的生活方式。沒想過意大利人在吃喝玩樂的同時,某程度上蘊藏着一種無奈,雖然不是人人如此。可能許多人已經忘了,忘了自己縱情享樂的原因。
            記得在威尼斯乘火車到佛羅倫斯途中,跟一男一女意大利人聊天。我跟女士說︰「意大利人可真快樂呀。」男士呵呵笑了幾聲,女士則說︰「許多人,包括遊客,覺得我們很快樂,但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我當時不太理解。回港後看多了一點點資訊,才對他們的「問題」多了一點點理解。
            直到現在,還是很想念這個國家,也斷斷續續地展開了意大利語的學習之旅。想重遊舊地,重見故人,也想了解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苦與甜。Mi manchi, l'itaia.
    [版主回覆06/06/2011 21:51:00]但我更想念我的國家。
     
    我另一位年青有為的意大利朋友簡單的說了一句﹕你們付出了代價。試想想過去一百年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才有今天,包括你可以成為這十五萬份之一。誰不想逍遙,但沒有先輩付出的代價(包括缺少知識分子的自由、環境污染等等),我們奢談的所謂普世價值不過是知識分子的另一件新衣。中國的近代歷史決定了我們要先儒後道,先杜甫、後李白。

  2.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great political ideas and realities with wine-dine at Vissani's. Carlo’s
    concept of ‘mille campanili’ to me finds a lot relevance to our Country too!
    [版主回覆06/07/2011 00:04:00]Glad that you like it.  I must say this adds immensely to my  emozione in Italian wine.  Interestingly, Vissani came out to greet us and told us that Umberto Bambino of Otto e Mezzo (formerly of Toscana at Ritz Carlton) was his student!  Let's see how all these strike you when it's your turn to roam! 

  3. 幾代人的青春在一個人的生命裡,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裡,幾代人的青春卻迅速流逝。但願在有限的生命裡,幾代人的青春及犧牲能喚醒國人的心和真實的情感!
    [版主回覆06/14/2011 21:48:00]但願如此。天佑中華!

  4. Firenze is always a special place to me. Italians, Chinese , we are all humans. Tourists always get to see the bright side of the country they travelled to, or choose to see it that way.
    [版主回覆06/14/2011 23:32:00]Would you say that locals always get to see the dark side of the country they live in, or choose to see it that way?
     
    We surely choose to see things one way or another, which really doesn't help much.  The famous story that Zen Master 慧能 told about 風動?幡動?仁者心動 always comes to my mind in cases like this.

  5. Locals LIVE in their hometown, while we are skimming . It 's a matter of what we want to see as a tourist. Locals don't have the luxury to choose and have to face the reality, which is the whole life while tourists always choose to look at the whatever suits their mood! It's the wind or the sail or the mind that is moving, I'll not decide at all!
    [版主回覆06/15/2011 01:38:00](Empty)

  6. 前輩您好! 有小感而發: 我曾幾何時都覺得中國跟意大利的歷史是很接近的 (古時盛而現今衰), 但是近年卻把這想法完全被狠狠地拆去, 我覺得現代中國人短短十多廿年間已經跟意大利人各走向極端了!! 現今的意大利人依然很懂得尊重歷史, 看看他們的反高鐵事件 (不是因為好似香港的"造價/ 選址" 原因, 而是出於環境保護) , 看看他們對古物的保護就知道了..城邦意識很重正是意大利人的"特點" (有空可以看看我的blog, 我不時都會說到這一點 🙂  firenze人 (fiorentina) 依舊沉淪在medici時代的光輝, pisani及sienesi依然不喜歡fiorentina人; 更不用說南北地方的對比…但他們相同的地方, 就是都會學習/認識及保護古人用下的"東西"… 可是大部份中國人並不! 而近日在讀一些"中國已消失的古建築"的書籍, 以及阮儀三教授的著作, 更有此感…眼光只有是勢利的, 中國人其實也是有強烈的"地區感", 但是這一種"地區感" 是在於"連群結黨" ,是在於"勢力", 中國人永遠都有"自已人"的心態, 出自同一個地區的人才是一朋友; 好比之前增城發生四川民工暴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廣東可以一呼幾千四川人響應去生事!! (西藏的更不用說)
    這已不只是「一件事件」的問題, 而是大眾層面思想上的問題…「有錢賺的, 什麼都可以幹, 那管是什麼污染什麼古物古蹟」我想這是很嚴重的心態問題…更沒可能會理會什麼「先賢思想」了…還有幾多人會有「餓死首陽之山 ,義不食周粟」的想法?? 我每天睡前都會以文天祥的「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反思自己…現在我們故不及古人為報國家以身成仁, 但許多人在破壞古賢留下來的珍品, 既是有形之物, 亦有無形之志都盡被破壞棄之…
    我每次去遊中國大江南北, 看到當地的人文及古蹟之後, 最感到的就是「可恨」「可惜」及「可悲」…而每次去意大利, 即使當地經濟不好, 但依然是「可敬」及「可喜」!!
    [版主回覆07/20/2011 19:03:00]
    我們有太多的可恨、可惜和可悲了。古物的破壞只是一端,更迫在眉睫的是環境的破壞和生命的破壞(有毒食品)。經濟、道德、政治與歷史各種原因何者為大,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至于直接與意大利比較,也是極不容易,我不想過分簡化這問題。
     
    我認為我們最大的古跡是精神面的,這種古跡拆了多少,又重建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但這問題比物質的古跡更難討論了。
     
    記得 IBM 的創辦人 Watson Sr. 曾說(大意)﹕ You can burn down IBM, but give me my people, I will rebuild it in one day.     他講的 people    應該是指有某種精神品質的人,或者說文化吧。放諸民族,這同樣適用。
     
    你的 passion 令人感動,每天唸正氣歌更令我肅然起敬。 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 ,希望你我可以花很多很多天努力復興中華。只要古道照顏色,「那會怕有今天只你共我」( Beyond 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