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a-13 第 8 場 — 探討 天、地、人、時

Views: 17

生物動力曆法﹕2025 年 05 月 25 日下午 7 時開始  –

本文同時刊載於:https://vinolabyrinth.com/2025/11/03/vino-italiano-per-amico-series-13-event-08-introduction-to-%e5%a4%a9%e3%80%81%e5%9c%b0%e3%80%81%e4%ba%ba%e3%80%81%e6%99%82/

組織:Oscar & Timothy

報告:Timothy

抱青按:Timothy

Oscar/Timothy 今年啓動新系列,我鼓勵他們推陳出新,探索些新題材,或者用新方法探討些老問題,自己學的同時,也分享給大衆,這樣隨意行走下去才有意義。他們苦思了好幾個月,終於開始第一場了。我為他們鼓掌!

跟隨抱青老師步伐多年

在老師的栽培提攜下

終走上傳承的道路

也就有了這個全新系列的隨意行

 

迎接新隨意酒友的首場

也就定調了以天地人的核心概念會友

 

因為葡萄酒除了口舌腔間的享受和刺激外

更扣人心弦的往往是背後的人和事

也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風土

 

這次除了天地人外,特意添了另一題材 — 時

為向來生命力頑強的意大利酒添了另一道課題 — 時間

從陳年感受意大利酒的魅力

 

風土一詞包含的意味之廣

資深作家Kermit Lynch簡而精的用Somewhereness來概括

也就是每瓶葡萄酒與其產區間的獨有連結,

也就是喝出家、喝出根的感覺

 

葡萄酒涉及的範疇之廣緯密之闊

所以為了這次的比較且充分帶出天地人時的概念

每一組挑選的酒款都儘量符合題材

並減低不可控的X Factor

而且也和往常一樣會有兩輪的品試

 

酒單

  1.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03
  2.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04
  3. Cavallotto Bricco Boschis Vigna San Giuseppe Barolo Riserva 2008
  4. Cavallotto Vignolo Barolo Riserva 2008
  5. Brovia Barolo Villero 2004
  6. Vietti Villero Barolo Riserva 2004
  7.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16
  8.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1996

 

論天

概括的說,便是當年的天氣和一切自然環境

可說是我們熟悉的一詞 天時

 

這次選了老朋友也是傳統派Barolo的代表Bartolo Mascarello

Bartolo近乎每年都用同樣的釀酒工藝,所以能更集中探討年份帶來的差異

 

2003是廿一世紀初最炎熱的代表,當年算是為一眾酒莊對日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帶來當頭棒喝

 

2004則是Classic經典長熟成年份的代表,少災害也少煩惱的年份,收成期比一貫更長,也就是典型Nebbiolo所需的生長環境

 

跟據記錄 2003年比2004年早了近30日收成

也就看看這巨大的差距會否也在杯中展現出來

1.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03

2.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04

2003年下杯香氣沉實有力

成熟黑果還不乏樹林、菇菌、濕土等大地氣息

入口單寧偏粗獷,酸度稍嫌不足,且結構有點頭重尾輕的感覺

不若典型Bartolo的柔美感

酒友C便點出2003年是更Welcoming更率直的存在

 

酒友M對2003輕嘆一句兩輪下來只有粗糙的份…

 

2004年初下杯時陰柔害羞

但整體溫婉嫻熟,少了咬舌的單寧

花果香更活潑一些

酒友C指出帶點幽幽的感覺

大部分酒友都有默契地樂觀表示更期待下一輪的表現

第一輪2004以7:3稍稍秤先

 

第二輪也的確沒讓大家失望

2004年逐漸發力,層次更見鮮明

幽幽的花果香漸次清晰

變得更甜美吸引,酒友C便笑說發展成暖男般

溫潤且有內涵

更充分展現Bartolo應有的魅力

 

所以次輪2004年以8:2贏得大家的芳心

酒友O選2003是因為他認為能充分展現出炎熱的特色

雖不若Bartolo常見的優雅,但也在炎酷中透出了一絲涼意

沒有被2003的炎熱蠶食自身特色

 

酒友N更鍾情2003因為他更熱情奔放

更貼近他心目中的Barolo

 

誠然,2003年欠缺了Bartolo熟悉的輕柔質感

但卻充分展現了2003年的年份特色

 

2004年則站在光譜的另一端

2003年是漆黑;2004年則是光明

2003年是深秋落葉

2004年是初春開苞

 

作了一個迷你的Vertical Tasting

盡顯年份應有的特色

筆者又想反思一下Bartolo自帶優雅的屬性

會否更適合在冷年份發揮呢?

始終熱年帶來的單寧還有果感可能與Bartolo相剋…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

Bartolo可能是熱年的小清新

就如Bartolo的擁躉Oscar所言

成了那熱年的一絲救贖

 

論地

也就想突顯不同地塊、土壤特色、座向乃至葡萄園高度對葡萄酒的影響

這次特意選了Cavallotto兩個酒款 Vigna San Giuseppe Vignolo

同樣來自Serralunga d’Alba西部的Castiglione Falletto村的兩塊葡萄園除了土壤有所分別外,其他的因素都近乎一樣

連釀造手法都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便是葡萄收採日期和裝瓶日期

所以我們能更集中討論土壤對葡萄酒的影響

3. Cavallotto Bricco Boschis Vigna San Giuseppe Barolo Riserva 2008

4. Cavallotto Vignolo Barolo Riserva 2008

 

2支酒近乎影子般如出一轍

第一輪仍有些收斂

但細嚐下 San Giuseppe輕盈活潑一些

而Vignolo則深層沉鬱一些

第一輪就只有筆者投San Giuseppe 一票,

全因被她輕柔俐落的身影所吸引

其他投Vignolo的都認為更彰顯Barolo應有的特色

而且力量結構也更叫人期待

 

兩輪下來San Giuseppe帶有那種通透飄逸的感覺

充滿鮮活士多啤梨、玫瑰花香再帶點焦油

酒友G便笑指他通透且帶有山渣的酸爽感

其他酒友都不約而同地指出San Giuseppe更奔放

而且少了那橫溢刺激的單寧

 

酒友N則是Vignolo堅定的擁護者

被他的氣勢和力量所折服

整體是黑果主導,又帶肉香和煙燻香

單寧結構也更實在,展現出更豐富層次

 

總括而言只可以說兩支酒的表現各領風騷

酒友M覺得整體而言,Vignolo更平衡

Vignolo的忠粉酒友N更覺得他展現出更讓人期待的潛力

 

酒友G則為San Giuseppe拉票,認為她柔和飄逸得帶來些虛幻嫚妙之情

酒友S更充滿靈感地指出要為這兩塊田作個更詳盡的vertical tasting

才能一探不同土壤與氣候特色的連結

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最終第二輪的San Giuseppe成功反彈

結果各得5票打和

 

論人

簡單來說就是釀造者主宰的風格追求

如何把自己的哲學、理念、所信、所想融入種植和釀酒之間

 

而Barolo正正是最適合探討此類題材的產區之一

因為綜觀Barolo的歷史時空

已有一場超越葡萄酒風格的比拼

而是家庭、理念、信仰、市場的較量

一場由當年Barolo Boys為首 “仿布根地式” 釀法的新派與

勢成水火的Bartolo Mascarello 、Giacomo Conterno等為首的舊派掀起連場戰幔

不正是表達人為因素影響的代表嗎?

 

這次我們找來相同年份同一塊田的新舊派代表較勁

還特意挑選了Villero葡萄田近乎相連地塊的兩間酒莊以減低土壤和面向的不一

舊派代表是Brovia,新派代表則是Vietti

 

5. Brovia Barolo Villero 2004

6. Vietti Villero Barolo Riserva 2004

 

剛下杯2支酒已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而木桶的運用就是那道分隔線

如鴻溝般的把Brovia和Vietti分隔在兩邊

舊派的Brovia精細夾雜清新果香

新派的Vietti則霸道且充斥桶香

 

極端的風格對比也就吸引了不同的捧場客

酒友G和S不約而同的認為Brovia活潑且帶出Nebbiolo純粹優雅的一面

其他酒友都異口同聲地說到Brovia更平衡細膩

 

唯獨酒友Y覺得Vietti儘管來得商業化但卻被他直率的桶香所吸引,

認為只要給予足夠時間必能馴化

所以酒友Y投了唯一一票給Vietti

第一輪Brovia以9:1贈了Vietti 9個1皮

 

來到第二輪

Brovia續以花香紅果主導

單寧相對幼細結構立體卻不顯霸道

整體以柔和的身姿佐以礦物氣息為主體

但整體進步相對少一點

 

Vietti的木桶明顯

層次也就更鮮明

煙燻之餘又多些椰絲和甜美感

大隻且充滿力量的結構

對比第一輪略為空洞乏力的Mid Palate

來到第二輪明顯喚醒不少

酒友K和Y都心滿意足的表示Vietti更見工整充滿貴氣

 

最終第二輪,Brovia依然以7:3輕取Vietti

儘管Vietti未能獲得分數但依舊贏得不少民心

大家都覺得Vietti的進步更明顯

酒友M向來是舊派的支持者,

但他也表示這支Vietti用桶工藝功架十足

另一酒友K則表示,只要再給予多點時間

假以時日Vietti桶的元素必為成熟的重要基石

 

其實筆者覺得這兩支酒除了人的特色外

也帶出了Villero田的特色

帶結構的同時卻相對圓滑

棱⻆較其他村落更磨平

不如Serralunga般顯骨感

Mid Palate帶重量卻不如La Morra般多贅肉

 

而且筆者有一個有趣的觀點

因為Vietti自第一輪的表現

其實有點偏坦單寧結構

但mid palate則顯平淡乏力

更重要的是空有桶感卻失了果感的承拓

 

不知是否2004較冷所以不是以果感著稱的年份

慢熟內斂一點之餘酒體又相對呈骨感一些

所以有點被木桶主宰了一切

如若是年份更熱果感更足的年份

不知會否與木桶更融洽?

酒體也就實在一些,少點被木桶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呢?

 

論時

葡萄酒其中一樣最引人入勝的自是其生命力

生命力能以多種方式呈現

當中最易被察覺的便是葡萄酒的陳年力

也就是時光歲月積累的魅力

論陳年力,意大利酒總是被扣上那頂需要長時間熟成的帽子

好像就成了那當仁不讓的代表

所以這次便選了一對相隔廿年的組合

除了體會年份的差異外,也可感受一下新舊年份的對比

7.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2016

8. Bartolo Mascarello Barolo 1996

 

2016不愧是Barolo如天才般的靚年

花香秀麗,活力四射

整體工整俐落,單寧細碎無瑕

近乎零死角的全邊形選手

所以也獲得大部分酒友的青睞

在第一輪獲得7票

 

1996則贏得3票

雖然這支1996有丁點抱恙

狀態比以往試過的同齡酒款來得老舊一些

 

但酒友O及N都覺得1996帶來的茶香、牛肝菌乃至煙燻香帶有舊酒的魅力

酸度稍高但單寧同樣細滑如絲

依筆者所說,可惜缺了Bartolo那靈動的果感

令他始終失色不少…

 

到第二輪時,2016融合度更高

果感卻隨時間流逝而變得淡化

令中後段稍嫌乏力

但整體仍然淡雅細緻

 

但1996已遁入沉睡的狀況

所以不意外地捧蛋收場

但綜觀來說,也帶出了意大利酒陳年力的要點 =結構

儘管狀態存疑令果香活力不足

但卻無損高酸和高單寧帶來的結構

高酸終為那沉寂的軀幹帶回一絲活力

單寧也因陳年已變得柔化

絕對能彰顯出意大利酒結構的陳年特色

 

只是有點可惜,這次未能充分反映1996的偉大

與以往試過7、80年代的活潑有力的Bartolo相比不能相提並論

也就未能反映意大利酒的陳年力

 

只能說…

There are no great wines, only great bottles…

這句的確是金科玉律呀

 

而這對1996和2016 Bartolo

最終也與開首的一對2003及2004呼應

成了一埸迷你的Bartolo Mascarello Vertical Tasting

2003的炎酷,展現少有的霸道

2004的冷傲,成就經典的代表

2016的繽紛,活力充沛的擔當

1996的沉鬱,陳舊卻不乏亮點

 

Bartolo始終是那細中帶勁的風格

如實、如初、如幻…

也是優雅的代名詞

是為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結晶

 

Wine of The Night

由Bartolo 2004及Brovia 2004拿到同樣分數瓜分桂冠

Bartolo 2016則奪得第三位

大家都被Brovia還有Bartolo那如初和優雅所吸引

而Bartolo 2016為大家帶來活力之餘,還有最珍貴的禮物 – 希望!

 

新一期第一場的隨意行就此落幕

用上天地人時作為貫連

為這幾年在老師身邊習得對天、地、人的心得

一滴一滴、一步一步與新朋友們分享

也算是為新一期的隨意行奠了最好的基石

為前行揚帆,就看新一期的隨意行能走多遠了…

 

後記

這次的1996 Bartolo貌似看似不似如期

但事後與抱青老師分享賽後報告時,

老師精煉地點出1996的年份特色…

他經典且慢熱而且相當難馴

果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喚醒

說的不止是陳年的時間

更是指瓶醒供氧的時間

 

老師便曾在下文中指出,1996有很長的時間處於 “酸包果” 的狀態

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virus (23):1996 Giacosa Barolo Falletto Riserva | 心無罣礙 – 抱青

 

當我重新審視1996的tasting note 時

似乎也有酸包果的現象

看似缺果

但酒的結構卻如一

酸度和單寧的融合度很高之餘

也不乏Bartolo自身柔順的特色

獨欠那調皮靈動的活潑果感

所以…到底是狀態成疑導致缺果

還是…因為我不夠放膽供氧令他未能展現應有果香呢?

這是經驗、也是疑惑、更是伏筆…

也把我們帶到下一場的研究探討了

也是老師繼天地人外,最希望我們能參透的主題…

瓶醒供氧!

附錄 

最後節錄了幾位新酒友的感想

Kay

第一次參與這種非教科書式出發卻帶教育意義的tasting

但這次卻用另一個角度 天地人還有生物動力法calendar帶動

這種近乎Seminar形式去探討 天地人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更感恩能用優惠價錢去試咁樣 有教學意義 去傳承

 

最重要係另一個切入點,之前會了解天地人但無嘗試過用咁用嘅方法拆解天地人

 

上堂不敢發言,但呢度氣氛好好,大家好敢發言

Express herself and beyond the book, 促成更好嘅交流

期待下次再join類似

有2支WOTN都上榜

 

多謝Timothy付出

I can express myself

多謝Oscar, 引導發言非常之好

令大家交流更順暢,令大家會敢於發言,整個活動更深入交流

 

Stephen

Barolo天地人時之得著

*天* – 冷與熱之分別固然明顯,03的失衡與04的優雅清晰亦高下立見;但與其說是比對03/04年氣溫對葡萄的影響,我反而會覺得是在看03年前所未見的炎熱下,釀造者如何與大自然抗衡,利用天給予的材料來盡力發揮。當下在田裏的應變、提早採收、釀造時的extraction等,都是不可抹殺的變數,更會影響最終成品的框架及風格。除了感受變幻無常的天氣,我更有興趣窺探釀酒師們如何去嘗試力挽狂瀾,用手上僅有的葡萄來突破該年設下的「天花板」,才更可顯出他們的功力。

經時間洗練的老藤能釀出好酒,釀酒師的經驗亦然,若果說03與17年的炎熱程度相若,但釀酒師在面對過03年的考驗下,也許17年發揮得更好,雖然相距14年,但若有機會可一起比對,也許亦能找到有趣的地方。

 

*地* – 在真正撇開年份與winemaking的影響下,Vigna San Giuseppe及Vignolo各產出結構格局較相似的酒,大家給的分數也很相近,不是最好,亦不是最差。但在我而言,這對之間微小卻明顯的分別,才是最純粹能比較「地」的呈現,由不同泥土結構反映出來的不同深度、單寧、purity,最自然不過。

 

*人* – 新舊派系之爭,同年同田的設定也非常好,可以展現到由同一出處,但經過多種人為因素後,分別之大令我難以覺得是同一塊田。始終以今時今日造酒的科技、財力,要將酒扭得面目全非,也不是件難事。而我亦與大家的選擇相同,偏好Brovia的花香,多於”Barolo boys”的重桶。

 

*時* – 20年的時間,本是最期待的比拼,但若以96當晚疲憊的狀態來作準好像有點不公平,所以只好將注意力放在年輕有力、蓄勢待發的16身上,濃厚剛強的果香也很突出。而96當晚未在狀態的原因,也許不得而知,有點可惜。

 

很感謝這場的設定及酒單,只覺得有時候我們說天、地、人、時,其實環環相扣,很難完全isolate出來公平比較。但我絕對同意「天」給予了天花板,「地」則界定了酒質地板的概念,至於人、時怎樣在酒質高低、和酒的生命周期之間遊走,則要看釀酒師與飲家的取向及造化。尤其是Barolo (Nebbiolo),很需要時間去熟成、去沉澱,或許是酒莊商業考量,縮短它的生命周期來國際化;或許是急不及待的飲家,想更快更易享受一支Barolo;又或許是氣候暖化,大勢所趨,愈來愈難打造要在cellar守候幾十年才大器晚成的酒王,則值得大家繼續探究。

 

Catherine

是次的品酒主題圍繞「天、地、人、時」,主持人特意挑選八支酒,以控制其 dependent variables及 independent variables來「做實驗」。當中令我引頸期待是「天」與「時」四支Bartolo Mascarello ,不同氣候下、相隔二十年的比拼大概只有Barolo 才擁有的能耐吧。當中我偏好2004冷年帶來幽幽的玫瑰花香、夾雜優雅和甜美感;2016年的活力、樸素而有力量亦是我當晚的心頭好。

另外,由Cavallotto San Giuseppe 和 Cavallotto Vignolo所展現的「地」亦屬精彩。San Giuseppe 的乾花、礦物感,展示得通透清晰;Vignolo 則是肌肉型選手,結構扎實而整合,是我當晚所好之一。

總括而言,與其說是實驗,當晚更像是Barolo藉由 「天地時」所展現的一場魔術表演、加插「人」帶來的story telling 。

 

Nelson

*用耐心去品嚐一件藝術品*

雖然科學為釀酒帶來進步,但既多變又不能左右的天、地環境因素,沒有經過釀造者的精雕細琢,他只是:C2H6O,一串無人明白既火星文。

 

今次的體驗一方面把天地的故事說出來,引證天地人既缺一不可,亦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亦帶出藝術品的欣賞是需要耐性,唯有細味才能看透釀造者想帶出有關他的天地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