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a-13 第 7 場 — Chianti Meets Montalcino

Views: 193

抱青按:

通過比試,大家重新認識了 Chianti Classico,這是大好事。Chianti Classico 的地位之所以模糊,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本版過於簡單,Riserva 版又發展得過於慢,而且大多要用小桶來促進熟成。因此之故,Chianti Classico 有個 split personality 分裂性格。之所以如此,是他們市場地位低,要靠 Riserva 才能拿高分而且創收入,但新的 Riserva 難打開,而且常常桶味太重,大大影響了欣賞價值。從欣賞的角度,我覺得不分基本版與 Riserva 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就如天堂莊那樣。

我細心看了 WOTN 的投票結果,覺得蠻有趣的。Salvioni 1998 加權分數最高,但只有一位評他為第一名。以第一名的票來算,Cepparello 1998 是最高的,有 3 票,Le Cinciole CC 2010 有 2 票,Felsina Fontalloro 1988 有 1 票,而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Riserva 級)則連一票三甲都拿不到。果然新年份基本版好,陳了年的 Riserva 好。但有多少人會買 Riserva 之後等它二、三十年才下結論?喝基本版嫌它簡單,Riserva 又打不開 — 這便是 Chianti Classico 的困局,也是大部分對這產區誤解的原因。

大家今天初步喝懂了,是個好的開始。

組織: Vito Eva

報告: Eva

生物動力曆法: 2025年 5 月 1日下午 7 時開始 – 

我喜歡 Chianti Classico。這個被大衆遺忘的產區令不少意大利酒愛好者唏噓。Chianti Classico 是大道隱於市。它貌不張揚,卻自有其深度。這次找了幾位有興趣探討此區的朋友,一起品嚐Chianti Classico 及公認為高質素、來自Montalcino的酒,比較一下兩區不同風格,了解Sangiovese 不同的面貌。我不想以己喜惡影響大家,整場酒局我以聆聽者角色自居,少發言多聆聽,讓酒自己與大家對話。

當晚酒單如下:

  1. 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2. Il Coll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0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4.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
  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7. Col d’Orci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Poggio al Vento Riserva 1988
  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所有酒款於 36 小時前開瓶,之後拔塞作瓶醒。

Chianti Classico Montalcino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個產區主要的差異。Chianti Classico和Montalcino 都位於意大利中部Tuscany。Montalcino 在 Chianti Classico 以南,氣候較和暖,所以Sangiovese 較易熟成,是意大利唯一要求以100% Sangiovese 釀酒的法定產區。Sangiovese 易種難精,太冷太熱都種不好,泥土比較肥沃或泥(clay) 太多亦種不好。Montalcino 得天獨厚,Sangiovese 可以熟成之餘地勢泥土多變,有很多優質地帶可以種出極高質Sangiovese,再加上Biondi Santi 幾代人不停精益求精,令此產區聲名鵲起。要留意的是 Montalcino 產區面積甚大,可用於生產Brunello 之地高達 2,100公頃,再加上250公頃可用於生產Rosso di Montalcino。面積大,地勢、高度、泥土變化多端,品質和風格自然有極大差異。

比起Montalcino,Chianti Classico 其實才是Tuscany 歴史悠久的釀酒產區。位於 Montalcino 以北,面積比Montalcino 更大(約其3倍),氣候整體上較涼,這完全可以在酒風上感受到。產區要求至少有80%的 Sangiovese,可混加其他黑葡萄。(例如:Canaiolo Nero、Colorino或國際品種如Cabernet Sauvignon)。在這廣濶產區中,有不少地段擁有極佳風土,Sangiovese 可以完美熟成,完全有能力出產100% Sangiovese的酒 。可是1967年Chianti Classico 產區成立時,產區條例強制必須加入白葡萄品種,許多一心做高質 100% Sangiovese 的釀酒索性棄Chianti Classico 而轉投 IGT 名下,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就是極好例子!有不少極高質的Sangiovese IGT 其實都是來自Chianti Classico 地段的!

第一組:1. 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 2. Il Coll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0

先由 Montalcino 閧始以 il Colle 的一對Rosso 及Brunello 來感受產區兩個等級的酒款。il Colle 葡萄園本屬Montalcino 中部名莊 Conti Costanti 所有,1972為來自 Siena 的Alberto Carli 夫婦所買。Alberto 一直堅持傳統風格,並自1981年請了Sangiovese 大師Giulio Gambelli 為顧問。酒莊現已交予女兒 Caterina打理,她仍堅持遵循 Gambelli 的方式釀酒。酒莊一開始時只有Montalcino 中部約480 米高地的葡萄園,東北向,石灰岩及沙石為主。1998年再購入較和暖、位於Montalcino東南部Castelnuovo Dell’Abate約230米高的葡萄園,東南向、較多黏土 (clay)。以野生酵母菌緩緩發酵,長時間浸皮,Rosso 於大木桶陳年18個月,Brunello 則陳年48個月,不折不扣的傳統作風!

1. 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下杯香氣較沉,果亦不甚明顯,V 說它氧化味重甚顯老,幾位朋友都懷疑這酒已走下坡。S 則說此酒甚飄逸甚有驚喜,只是酸度比較鋒利。我覺得大家喝酒的速度不一可能感受有偏差。我自己喝得較慢,覺得它一開始比較沉靜,多搖杯之下花香處處,熟黑車厘子、濕泥土、黑茶葉緩緩灑出,酸度亮麗,有點咬口丹寧。它不複雜,但有如一位小村姑般讓人舒服,美而質樸。

2. Il Coll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0 則豐滿複雜得多。妖艷柔美又有力量,花香果香、雪松等木質香氣混雜着頗明顯的洗甲水,很意大利那種既複雜又帶點隨性的感覺,熟紅果果感明顯但卻不累贅。C說它丹寧成熟,口感細滑,T 說它立體、層次豐富。結果2. Il Coll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0 以0:7票完勝。

第二輪大家都感受到 1. 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的香氣、果感了!C說它有如甜糖般的果感,配著雲呢拿香草,很甜美呢!朋友們講述它各種香氣,都驚嘆其進步實在令人刮目相看!一支陳年15年的Rosso 有此等享受,真是性價比極高的一支酒!2. Il Coll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0 現在反而花香果香往下跌,洗甲水更明顯了,多了乾蝦般的鹹鮮味。C說它的洗甲水、農場味令他覺得此酒有瓶差。G說雖然自己比較喜歡 Brunello 但 Rosso 進步太出色轉投Rosso 一票。結果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以5:2票反敗為勝!

 

第二組: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co 2010 & 4. Le Cinciole Petreco 2010

輪到Chianti Classico 一組了。Le Cinciole 酒莊位於 Chianti Classico 內立志做高質酒的Panzano 小區。我說「立志」可不是開玩笑的!Panzano 幾乎所有酒莊都奉行有機種植,對質素要求可見一斑!酒莊位於高地430-500米,面向東南,是特別清涼的地段。去年探訪莊主Luca 時,他說當年大家完全無法理解他為何在這清涼之地種Sangiovese。在全球暖化之下,他是押中寳了!基本版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co 2010 混有少量Canaiolo Nero,給予些甜紅果花香亦可柔化丹寧,此酒在20HL法國橡木桶中陳釀12個月。4. Le Cinciole Petreco 2010 則是單一葡萄園以100% Sangiovese ,於小法桶陳年2年(注:從 2016 年份起,酒莊開始用奧地利大桶,目前大小桶各半)。此組與第一組皆主要來自較高較冷地區,可作比較。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明顯比 1. Il Colle, Rosso di Montalcino 2010 酒體輕一線,清新、鮮活香甜的紅果!入口酸味味的,充滿活力!丹寧帶點沙石感。此酒清澈又令人飲得舒服!T 立刻愛上,說這是日本士多啤梨的香甜! G 說他也甚喜歡此酒就是酒精有點燒喉,似乎適合用來配食物。

相比之下,4.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 顏色深、果感濃郁很多!一股甜椰子、雲呢拿香草、烤木般的桶感撲鼻而來!怕桶如我之輩馬上皺眉頭。15度酒精!但不得不讚賞此酒做得非常平衡,濃郁豐肤的熟果完全可駕馭椰子、烤木甜桶,高酸之下整支酒甜美之餘依然有風骨,就是酒精有點燒喉。以前酒評家都偏愛重桶重果,釀酒師做這風格有他的原因。

這對投票時倒是爭持激烈。投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一票的C說他喜歡這瓶盡露Chianti Classico 本性: Chianti Classico 本身就毋須一堆熟果或絲滑口感,它有鮮活紅果,帶點丹寧,此酒配餐很棒呢!不愛桶的T 看著4.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直搖頭, S 則欣賞釀酒師細心拿捏做出一支豐郁而平衡的國際酒款。V 覺得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中段水水的,4.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 更見平衡高質!結果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以4:3一票勝出!

第二輪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越戰越勇!如C所說:Vibrancy!之前覺得它略燒喉的G 完全迷倒,說它此刻非常平衡,此酒必是他3甲之選,倒戈投其一票!T則繼續被它如新鮮日本士多啤梨的甜美吸引。那邊廂,4. Le Cinciole Petresco 2010 繼續濃果重桶,本投其一票的 S 覺得相比之下它變得平淡,J 則依然甚欣賞它舒服口感。最後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以6:1大比數勝出!

 

第三組: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第三組比較一下略陳年後的 Montalcino 及Chianti Classico酒款。兩款酒都是來頭響噹噹的酒款!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是Montalcino 中部名莊,Kerin O’Keefe稱其為 ‘modern-day traditionalist’。酒莊顧問 Attilio Pagli 曾於1982-1995年間在 Sangiovese 大師 Giulio Gambelli 手下作工。酒莊在傳統風格上又作了些改變。葡萄田位於 420米高地,東南向,有古老白色泥灰土 (marl soil) 混有些易碎岩石 。此酒經過二至四星期浸皮,按當年葡萄狀況於 20 HL 中型木桶陳年2至3年。而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則出於被譽為 Chianti Classico 傳奇人物 Paolo De Marchi 之手。Paolo 是首先於Chianti Classico 開始種㨁國際葡萄的先驅而又做得極出色的一位。此酒則以100% Sangiovese 釀製!此酒以酒莊各田中最高質葡萄釀製,只於好年出產。各葡萄園氣侯差異甚大,其採收期可相差12日之多,其中最高至470米,泥土主要是出名的 galestro,淺土多石。此酒經過3星期發酵,早期混合法桶與 Slavonian 木桶陳年,近年全用法桶 18-20 個月。

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一開始便香氣襲人,果感成熟,恰到好處的桶香如烤吐司、豆蔻,加以烤肉、鹹鮮味,熟果之下徬佛有氣勢磅礡而不露的架構支撐著,酸度明亮、丹寧如幼沙,喝得非常舒服,幾位朋友都贊嘆其通透感,C 說它用桶用得精準,成支酒完整度高,現在喝非常享受,亦可繼續陳年的BDM。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相比之下香氣深沉、內斂,個性完全不同!細細的花、羅勒香草,帶點茶葉香,很清新。瘦削骨幹中滿滿的礦石感,鮮活紅果配著輕輕的檀香木。1998年的Chianti Classico 彷彿視嵗月為無物。這優雅內斂的風格非常對我胃口!V為兩枝酒作了很好的比喻: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是果包著礦物味,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則是礦物包著果,此刻他覺得 Cepparello更立體、複雜度更高。C同意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更複雜但他不喜歡它有種紫菜味。T說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有如一條往上升的直綫,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則如海上波浪不停變化更得他心。結果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以4:3一票領先!

第二輪兩支繼續爭持,繼續美麗!各有倒戈之下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依舊以4:3一票勝出。

 

第四組:7. Col d’Orci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Poggio al Vento Riserva 1988 & 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到老酒比拼了!兩支都來至產區較南、亦是比較和暖地區,可以值此感受一下較和暖地帶風格及陳年力量。7. Col d’Orci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Poggio al Vento Riserva 1988 的酒莊 Col d’Orcia 是Montalcino 南部名莊之一,為Montalcino 區第3大地主。Poggio al Vento 是立於南部較高地段的單一葡萄田,約350米西南面向,此酒經52個月大桶陳年。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的酒莊Fattoria di Felsina 來自Chianti Classico 南部較和暖的 Castelnuovo Berardenga 村。此酒很有趣:以3塊不同田混釀,其中一塊最南方的田並不在Chianti Classico 產區內,所以以IGT 命名!莊主Giuseppe Mazzocolin 特地以此三塊田混釀,愛其不同泥土令酒更加複雜!酒以新、舊法桶陳年18-22個月。

7. Col d’Orci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Poggio al Vento Riserva 1988 一下杯就是濃濃熟透的紅果餞,連陳年皮革味都彷彿是甜的。入口軟綿綿有點暖暖的酒精感我不喜歡。C感覺此酒有點浮浮沉沉,酸度是亮麗的,可以說 ripe and juicy,帶有礦物、菇菌、皮革、木香,整體來說內容豐富,可是口感點粗糙,平衡度也不算好。V 說這酒是熟到歪了,果氧化感重。J則覺得以88之年它的果還很好啊,G亦認為此酒可算是一瓶優雅的陳年BDM (aged gracefully)。

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一下杯是鹹鮮味,又像是醬油又像是意大利陳醋,帶有泥土菇菌氣息,入口滿滿的甜布冧果餞,鹹、甜、酸交纏,很回味!V說這是真真正正的Chianti Classico,有線條又非常融合!C說這是他第一次喝陳年Chianti Classico, 亦是他整晚喝得最舒服的一支,聞香、品嚐都非常享受,太有驚喜!

第一輪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以2: 5 大比數勝出。

第二輪 7. Col d’Orcia Brunello di Montalcino Poggio al Vento Riserva 1988 有點走下坡,有點鬆散。此時G說 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有鎮江醋味,C則說它有如蠔鼓的醬香味。我聽著覺得有趣 : 老酒的風味就如新酒的果味,一樣有很多不同變化呢!大家討論得太興奮,我竟忘記投票!

Wine of the Night

整體分加權投票結果如下:

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加權15分)票選第一。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加權11分)票選第二。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加權8分)列為第三。

5. Salvioni, Brunello di Montalcino 1998 是所有與會者三甲之一,實至名歸!如Tom 所言,頭兩位爭持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支是不同的美。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相比之下比較硬朗,未必討喜。老師建議飲比較易開的1998,我現在明白了。Chianti Classico 因應其較冷氣侯,更緊致、丹寧更強,更加需要陳年。第三位的 3. Le Cinci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真是Chianti Classico 的代表作。它亦證明不一定要100% Sangiovese 才好喝!此酒混合了Canaiolo Nero,在Sangiovese 強而有力的骨幹下加添一些紅果、香花,柔化一下丹寧,就造就了一支又親切又迷人的酒了。

 

這次 Chianti Meets Montalcino , 我和Vito 請組員分享一下對自己選的WOTN及兩個產區的感受。以下3位選了不一樣的WOTN,來聽聽他們的感受:

S:

WOTN –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下杯,第一感覺是「俐落」。淡淡的士多啤梨和野莓香氣,夾雜淡雅的玫瑰清香,加上微微礦物感,後段餘韻更隱約透出些許胡椒氣息。入口,第一感覺還是「俐落」,再來就是「沉穩」。架構工整明亮,帶有 Masculine 的氣息,在有力的肌肉線條下,慢慢滲出優雅的紅莓果感。細嚐一口,酸度恰如其分而單寧順滑,餘韻深邃帶有微微烤杏仁味道。第二輪,雖然花香果香較第一輪失色,但架構力度還在,當中的沉穩而細膩感覺猶甚。由第一口到最後一口,有感整體層次逐步呈現出來,雖沒到極致驚艷,但那種「俐落而沉穩」的舒適正合我心。本來 Salvioni 陳年後的茶葉和菇菌香氣亦得我所愛,可惜果香太柔,酸度有點過份尖銳,而第二輪的餘韻亦開始渙散,因此最後還是選了 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為 WOTN

What does Chianti or Brunello di Montalcino mean to you?

酸度高而明亮,單寧亦不太厚重,加上淡淡的紅果、紅花香氣和質感,非常適合搭配菜式 — 這些都是我對 Chianti 的既定印象。然而,Chianti 就只適合在餐桌上當個配角呢?其實不然,尤其那些歷經陳年的 Sangiovese。由最初開瓶時的輕逸淡雅,到俐落沉穩,以至深邃收斂,那種不轉彎抹角的直接深得我心。整體感覺就像是在看費達拿的網球比賽那樣,每一球都從容不迫,沒有多餘疑慮,也無需嘩眾取寵,亦有獨當一面的魅力。

至於 Brunello di Montalcino 則是我前幾年一直喜愛的酒體,因為總嚐到應有盡有的感覺 — 飄逸甚或妖豔的脂粉香氣,伴隨紅果和木質香氣,再以泥土、菇菌和皮革收結。如此平衡而豐富的酒體,很難叫人不喜愛。如果 Chianti 是費達拿,那 Brunello di Montalcino 可能就是拿度 — 整體感覺好像沒費達拿那麼俐落和優雅,但每一球的落點都無可挑剔,每一板的力度都鏗鏘有力,每次喝 Brunello di Montalcino 就是如此深刻。

後記: 這幾年,接觸多了其他產區,也認識到一班愛酒之人,就發現世界之大,很多好事好物好酒值得探索。所以,這幾年開始練習不要偏愛某一地區或提子,反而每次都著眼於眼前的那一瓶來品嚐,總希望喝到的是那瓶酒背後的想法,以及內在所呈現的畫面。

 

G:

WOTN – 3. Le Cinc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作為Chianti Series 的第一場,今場的選酒真係合適不過。以往Chianti 一直給我的印象是「花開堪折直須折」,飲她相對新鮮果感、單純直接的一面,比較少用作收藏陳年後享用。今日難得同場和BdM相同年份比較,畫面確實不同。

今晚1998 & 1988 兩對的Chianti 感覺就像外表粗糙,但心思還是細密的男士,BdM 感覺就像成熟,知性的女士,外表端莊,很有自己的風格。

陳年後的Chianti比較少飲 ,當晚的給我一種穿過漆黑隧道的感覺,由開頭濃厚、墨水般的香氣,入口一直滿滿的礦物感和單寧帶到尾,到出隧道後(第二回合)酒體慢慢變得有連貫性、通透,愈飲愈有趣,期待之後的Chianti Classico Series 能夠了解更多🥰

 

C:

WOTN – 8. Felsina Fontalloro 1988

其實佢同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一樣都係有種earthy,mineral savoury 為主嘅tone,依支果感無咁「融」,另外有帶鮮嘅醬香味,似鼓油or蠔油,mushroom,truffle。選佢係第一位係因為我覺得佢係全晚飲得最舒服個支酒,無論聞同飲都係帶俾我enjoyment,用返eva講嘅標準,用emotion去揀。係一支可以慢慢欣賞嘅matured chianti(如果俾分依支唔係最高分)。(Eva補充: C俾分最高分的是6. Isole e Olena Cepparello 1998)

多謝安排今晚tasting,以下係我對兩個產區的淺見:

BdM

  • 果感較濃郁集中
  • 來自木桶的風味為酒添加複雜程度較明顯
  • 可以齋飲
  • 傾向想係晚上飲用

Chianti Classico

  • 年輕時果感活潑,酸度明亮
  • 陳年後earthy, mineral, savoury tone成為風味主軸
  • 單寧較dusty
  • 適合配食物
  • 傾向想係日頭飲用

今次最大得著係能夠以幾個相同年份去比較兩個產區(風土條件相近)的Sangiovese風格,我亦都無諗到自己最喜愛前三名裡面有兩款都係來自Chianti,實在大眼開界亦令我想繼續了解更多Chianti依個產區,好希望將來可以試到更多有代表性的酒莊。

後記

S說到世界之大「不要偏愛某一地區或提子,反而每次都著眼於眼前的那一瓶來品嚐,總希望喝到的是那瓶酒背後的想法,以及內在所呈現的畫面。」正是我的心聲。Chianti Classico 也好Montalcino 也好、不同釀酒師,滿滿的熱情,用心造就不同的美。背後的心血、故事,令酒「is not just a drink 」。G是資深飲酒人士,世界各地好酒試過不計其數,但他選 3. Le Cinc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我毫不意外。一向以來,我感覺他追求「真善美」,會欣賞酒的不同呈現、會感受酒的細微之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喜歡一支酒就是如此直接。3. Le Cincole Chianti Classico 2010 今晚有兩位選為WOTN,其可愛之處已不言而喻。C延續 S所言去感受不同產區之美,更提到不同酒款,可配塔不同場合、時間、氣氛,這不正是浩瀚酒海給我們的樂趣嗎?感謝各位的見解、細心感受,每次聚會我都學到很多。很期待下一次聚會,再一起分享、感受Sangiovese 及Chianti Classico 之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